被边缘化的韵文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1983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以降,国运多舛,时值西学东渐,旧学商量新知培养,于是中国的传统文学有了新变,其中也包括散曲。宋元时期,曲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兴盛起来,形成曲学传统。散曲本是曲的一个部分,随着创作经验的成熟、曲学研究的深入,后世的研究者把散曲独立出来,统涵小令、散套,与杂剧相区别。中国传统文学虽然经历了明清时期的“集大成”,但是散曲并没有与之同盛,却日益边缘化,晚清以降,散曲边缘化的程度加深了。民国期间,受“保存国粹”思潮和白话文运动的影响,散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散曲创作也水涨船高,成为一时美谈,但并没有扭转被边缘化的命运,终因时代剧变,逐渐退出文学舞台。晚清民国散曲作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兼顾谈艺与创作,最终建立了现代散曲学,又对散曲创作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晚清民国散曲家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自然还表现出转型期的特点。他们大多生于清未,旧学深厚,于国是从脞之时,赓续曲学传统、承继散曲文脉,同时,又濡染西学、转换观念,作为大学教授、记者编辑,他们的人生勾连着近代教育体制和职业体系的建立过程。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生态,他们的创作实践悄然改变着散曲文学的艺术风貌,在散曲的曲律、语言、题材、艺术内蕴等方面付诸努力,作出了贡献。他们突破传统手法、革新审美风尚,其散曲文学显露出独特的艺术特点,因而在延续传统散曲内在理路的同时,凸现了散曲的“近代性”、“现代性”质素。因此,透过晚清民国散曲的研究(曲家人生、文学生态及艺术新变等),可以从一个侧面观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正因如此,本论题拟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多年来学界对晚清民国散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展示晚清民国散曲的大致面貌、廓清其边缘化的发展脉络,进而追寻晚清民国散曲作家的创作足迹,解读其散曲作品,把握文化基因,并一隅三反,加深对传统文学的认识。
其他文献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侨务理论建设,紧密联系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侨务工作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文学作品的生产与发展有时受一种文学气候的影响,文学气候某种程度上是由一个时代的文学杂志和文学创作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期刊需要文学,文学也离不开期刊。一份文学期刊的编
本文结合《混合动力客车技术保障与节能技术开发》项目,针对在长春示范运行的CNG混合动力公交车存在的SOC不平衡,运营气耗偏高的问题,从控制策略优化入手,展开了相关研究,在不改变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精准扶贫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这为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
会议
李劼人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波》初版于1937年,面世后得到了多方赞誉。建国后,李劼人却对《大波》进行了重写,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原因:首先是基于当时的
装载机工作环境恶劣,根据不同的需求,需要完成铲、装、卸、运等一系列动作,作业工况多变,且具有多个热源,系统发热量较大,为保证整机高效、可靠地工作,需要及时将热量散到大气环境中
本文以王闿运的经学思想为研究对象,认为其经学,尤其是春秋学思想中的公羊学在晚清学术思想变迁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王闿运遍注群经,据他儿子王代功在《年谱》里载有十二
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明清时期的历史演义的研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对历史演义的整体特征、题材分类、艺术风貌的分析、揭示已较为全面与成熟,但在历史演义文本研究上却存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迹”,80年代兴起“沈从文热”足以证明沈从文的价值。本文拟从文学与生命的关系的角度对沈从文的作品进行考察,力求从细微处窥探沈从文作品世界之
被称为“大地守夜人”的作家张炜,从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以来,一直致力于用自己的文字来探讨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乡村与都市、欲望与道德等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而又最尖锐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