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玉祥将军曾于1932年至1935年两次隐居泰山,期间,他发奋读书,不忘国耻,探求救国之路,宣传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督修大众桥,资助孤贫院,引种果树,倡导科学,兴办水利。尤其是他在进行反蒋活动和宣传抗日的同时不遗余力地筹集资金创办泰山武训小学多所,办理大量济世利民的事业。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通过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冯玉祥将军在泰山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详细描述冯玉祥将军泰山教育活动,以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和文件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地考察了冯玉祥在泰山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在泰山办学的经过,学校学生人数,校舍概况,对有关的史料记载做出了更正。逐一分析了冯玉祥办学的特点及对泰安地方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冯玉祥办学的原因,从将军个人的人生经历出发,分析冯玉祥办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进步教育思潮的影响,是时势所趋,希望所在。第三部分,全面叙述将军在泰山“隐居”期间的广泛的爱国社会教育活动。第四部分,分析冯玉祥将军泰山社会教育活动的人文背景和社会背景,及将军的教育活动对今天教育的启示及现实意义。第五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重新审视冯玉祥将军在泰山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于社会历史条件限制,在当时的中国,政治问题和民族问题都没得到根本解决,他的兴学是有限的,提倡普及教育也是根本办不到的,但他重视兴办教育的思想却有着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本研究将会丰实冯玉祥将军研究的内容,拓宽冯玉祥将军研究的领域,重新分析冯玉祥将军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读一个人生活的时代对其行为的影响,及其行为对当今教育的现实意义,也将对研究三十年代泰安教育发展的概况、构建泰山教育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