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化学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高中生“回避”化学、化学选考率急剧减少的现象应当足够引起重视。研究表明,三重表征困难是产生化学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试图在三重表征的研究范式下,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剖析学生产生三重表征困难的机制及原因,以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中三重表征的困难。基于测查和访谈发现,高一学生在宏观、微观、符号单一表征层面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具体表现为刻意背记实验现象,对化学概念缺乏微观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困难。相比于单一表征,学生在三重表征的转化方面表现出更明显的困难,孤立看待化学事实,对化学反应缺乏微观理解,对化学符号理解片面等表现均表明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三重表征转化能力较为薄弱。学生产生三重表征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学习内容、学生自身认知基础四个因素密切相关。其一,教学观念落后,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自身主体性意识薄弱;其二,教师不会提取学生的内部点子,缺乏沟通能力;其三,三重表征学习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四,学生认知基础欠缺。突破三重表征困难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其一,转变教学观念,切实落实“生本”理念;其二,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宏观表征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结合;其三,优化不同可视化模型的使用以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微观表征;其四,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最后,教学中强化三重表征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