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豆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xhcool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在我国的地位堪比水稻、小麦和玉米,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既是生态作物,又是战略作物,对国民经济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农业部从2002年开始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大豆振兴计划”,还先后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等规范性文件,我国的大豆生产通过这些文件的规划和指导,布局得到了合理的优化,生产规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豆产量从1949年的509万吨发展到2015年的1460万吨。然而,我国大豆的单位产出效益远低于美国等其他国家,而且从近年来的情形来看,大豆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有逐渐下滑的趋势,2015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大豆产量的5.56倍。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之一,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大豆商品粮基地,大豆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四。由于安徽地跨南北,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按照地理生态环境形成了皖北、皖中和皖南3个不同的大豆生产区,但由于目前安徽省内的大豆生产方式仍是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种植分散,机械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比较低,生产布局存在的不合理处还需改进与优化。本研究主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理论和农户生产决策理论,首先通过研究安徽省及各市2000—2014年大豆生产的单产、总产量、种植面积的变化分析安徽省大豆生产布局的现状、再通过分析各个生产区域的变化、地理位置重心的变化,接着,分析安徽省各地市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再次,从自然条件、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政策环境等方面来探究安徽省大豆生产布局产生的影响因素,并对2000-2014各市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所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对安徽省大豆生产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为安徽省大豆生产布局优化提供指导方向和理论支持。研究发现,亳州市是安徽省大豆生产规模最大的城市,皖北区域不仅仅是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地理重心,同时也是安徽省大豆生产的综合优势区域,而皖南区域则是大豆生产的新兴区域。在大豆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方面,可以得出,科技水平与自然条件是影响大豆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而进口大豆的冲击与政策环境不是安徽省大豆生产的影响因素,因此,应发挥皖北大豆生产区域的优势,将皖北地区作为大豆生产的主产区,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在大豆生产中的应用,优化大豆品种,选用高产优产的大豆基因品种,促进大豆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将皖南地区作为大豆生产的新兴优势区,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农地流转率一直偏低,直至近几年,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农民超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并没有得到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关系到整个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如何设计一套科学的、符合我国
紫杉醇是一种从太平洋红豆杉树树皮中提取的有效抗肿瘤药。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紫杉醇在抗多种实体肿瘤,包括乳腺癌、晚期卵巢癌、肺癌、脑部和颈部肿瘤以及急性白血病方面,都有
 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势在必行。摆在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知识变为能力,使学生的
方言语法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像河南方言那样不为广大方言研究者所重视的方言点,其方言语法研究显得相对落后。河南话中的语气助词“哩”是一个非常具有
网络信息系统需要采取主动的防御措施。入侵检测技术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主动保护系统、免受黑客攻击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传统的入侵检测算法是基于监督学习的,检测率较高,
在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推广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期待通过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个案的选题研究,总结新洲区农业推广经验,分析新
“建设两型社会,打造绿色湖南”是湖南落实中央关于经济转型的具体举措,并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和行动,这种共识与行动需要绿色GDP这样一个能反映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来评价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农村发展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和地方对其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合作社数量逐年上升。然而合作社在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与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吃饭”和“发展”之间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为保护农地资源,我国实行了严格的农地保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