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现象学教育学视阈中的教师教育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学运动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哲学思潮,将现象学家维系在一起的是一种思维态度,即“面向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将这样一种精神带到教育领域中便产生了现象学教育学。一方面,重视描述和体验的现象学方法给予了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以丰富的启示。另一方面,“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态度使得教育的实践本性得以凸现,使得我们开始关注教育的生活世界。而教育的实践本性是由教师在发生之中的课堂上体现出来的,于是教师便当之无愧地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充当了一种关键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现象学教育学视阈中的教师教育,尝试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理解教师:既有对教师这个职业较为感性地描述,又有对教师之教的理论与实践做出的理性探讨。 全文分为引言和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不仅对现象学运动做一简要梳理,而且还概述了现象学对教师的启示。“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启示我们回到事情本身看教育。教育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生动鲜活、动态生成着的世界,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的世界,而使教育真正发生的正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性质,现象学教育学对“情境”、“机智”、“意向性”、“生活世界”的关注给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研究以丰富的启迪。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的是现象学教育学对教师的解读。对“成为一名教师意味着什么?”给予一种现象学的回答。成为一名教师不仅意味着一种“替代父母”的职责,还要以教师特有的身份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第三部分对现象学教育视阈中教师教育的两个主题——反思和机智展开了详细的探究。现象学教育学对反思性实践进行了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反思是困难的,因为复杂的偶发的教学情境不容许教师停下来思考,由此得出“机智”这个作为教师的最重要的品质。最后一部分通过返观教师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对教师之教是否可教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面向实践、追求意义的教师之教就是超越认识论的框架在实践领域中实现着教育的意义,使教师形成一种对“教”的强烈的意识和信念,形成一种对教育的孜孜不倦地追求。面向实践、追求意义的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可行性途径,也是现象学给予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有力的启示。
其他文献
校训是近代学校校长治校的重要手段和训育活动的主要形式,现代学校中学校精神和良好校风的形成呼唤经典校训的引导。一则经典的校训能有效促进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的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是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科研和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我国研究型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试行并推广本科生科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1﹪,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由于我国高等教
体育习惯作为个体行为,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良好的体育习惯对于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汉书·贾谊传》中写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喜爱体育
体育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发展、大型赛事的日益频繁、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改革、信息透明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都对运动员应对媒体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