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虽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强化耕地保护工作,但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耕地减少的绝对量是相当惊人的。土地征收规模的非理性扩张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耕地保护问题,特别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耕地减少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耕地保护的关键是规范土地征收行为,建立有效的土地征收规模调控机制。本文阐述了土地征收的相关基础理论,对我国土地征收历史、政策、存在问题和改革方向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我国土地征收存在随意性大,缺乏科学度量,没有有效的调控机制等问题。在对已有的土地征收研究成果,特别是用地规模控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和内隐调查,初步确定了影响土地征收规模的9个纬度,即人口总数、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化率、机动车保有量、地方党政换届、区域征地问题上访(信访)量。通过统计,对云南省60个县开展实证分析,对9个纬度进行了比选,构建了土地征收规模调控的数学模型。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9个纬度对土地征收规模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就单个因素来看,人口总数、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化率、机动车保有量、区域征地问题上访(信访)量都与土地征收规模存在正的相关性。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土地征收规模存在负的相关性。地方党政换届前后,土地征收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有明显的增加。二是选取的9个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这9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互相解释、互相替代的关系,因此在构建模型时并非所有因素都能产生显著影响。利用统计方法,构建横截面与时间序列双维度的panel-data回归模型,同时加入地方党政换届作为虚拟变量,构建了土地征收规模的控制模型。经过检验,只有GDP总量、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化率、区域征地问题上访(信访)量和地方党政换届等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意味着只有以上几个变量的组合能较好地反映和解释征地规模的变化,对征地规模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该土地征收规模的控制模型通过了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解释性,可作为县域土地征收年度指标下达的参考。三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土地征收规模调控的机制,给出了土地征收指标下达的相关建议。即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之间进行适当的平衡,使农村居民从土地征收行为中获益,切实保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城镇化率目标的确定要客观科学,既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土地的承载能力;充分重视群众涉地利益诉求;地方党委征收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观,树立节约用地的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