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记是人一生的写照,文学又是人类精神状态的反映。对于20世纪的现代人而言,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开放的,是多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碰撞的时代。传记文学的出现代表着一种古老体裁的新生命的开始。安德烈·莫洛亚(AndréMaurois,1885-1967)的传记文学就是现代法国传记文学的代表。他更新传记文学的写作手法,不再止步于事实的堆积,而开始了对传主的内心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他赋予了传记诗化的语言,他希望传记可以像小说一样流畅且富有吸引力;他坚持传记的真实,主张以科学的态度投入传记的写作。安德烈·莫洛亚1939年当选法兰西院士,他是20世纪新传记的代表人物,作品中最有特色的是传记文学的创作。本论文将以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观结合其不同时期的几部传记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其三个时期的七部作品,分别是创作初期传记《雪莱传》、《不羁的骑士——拜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莫洛亚流亡美国时创作的《屠格涅夫传》、《亚历山大·弗莱明的一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莫洛亚重新从事浪漫主义时期的文艺研究,在宗教信仰缺失、悲观情绪蔓延的大环境面前,创作的《乔治·桑传》、《雨果传——奥林匹欧或雨果的一生》、《三仲马传》。本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的历史性。莫洛亚的传记创作始终秉持自己的传记观:对真理的无畏追求、对复杂人性的探索以及对当代人精神状态的关注。从20世纪法国文学创作的演变以及传记这一体裁的更新入手,主要分析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特征,从而探究西方20世纪传记文学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以及莫洛亚传记作品中传主的选择与历史发展的紧密联系。对于莫洛亚来说,对浪漫主义思想的推崇就意味着对人道主义的向往。二战期间,尽管他也是战争中的受害者,但他依旧坚持用文学给绝望的民众带来希望和反思。最后,透过对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的分析,探究安德烈·莫洛亚传记作品中的个人与其所处历史的关系。第二章对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作品的叙事话语进行一个深层次的剖析。借助于叙事理论,从叙事视角的角度分析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创作,探究莫洛亚其叙事时间的处理方式。首先,莫洛亚更新了传统传记的叙事模式,在传记作品中出现了叙事视角的更替,从传统传记的以第三人称为主的叙事转变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叙述,大大增加了传记的可读性和共情效果。其次莫洛亚坚持以时间顺序展开,正如莫洛亚本人所说的,之所以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撰写传记,因为每一个人因着时间流逝,思想都会随着阅历的增长而改变。他尝试调整传记各个部分的比例,着重突出影响传主一生的重大事件。第三章将探讨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创作的文学性。分析莫洛亚的传记诗学,以及莫洛亚传记中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首先,莫洛亚认为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主题,他用水来比喻雪莱的一生,用花来映衬拜伦的风流倜傥,莫洛亚不止步于繁琐资料的堆积,他寻求传记之美,努力将小说的写作技巧运用于传记的写作,受到了许多赞许的同时也遭到了许多质疑。透过莫洛亚的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他努力刻画最真实的生命,传统传记忽略了传主内心的描写,失去对内在的描写,传主的生命就不够完整。作为法国新传记的代表人物,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的创作不仅关注传主的外在生命,同时注重传主的内心历程。他给与了传主新的生命,借鉴小说的创作手法,用合理的想象填补资料上的空白;他赋予了传记韵律和节奏感,传主的生命得以更加鲜活;他打破了时空的距离,让历史人物重新登上今天的舞台,他奏响生命的旋律,同时对生命怀揣着一份敬畏与尊重。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创作观是对传统传记写作的更新、是传记史上伟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