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联动”模式下的大学科技城规划设计研究——以青岛橡胶谷规划方案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和技术取代资源禀赋、一般性劳动力和资金等传统的经济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则成为最活跃的经济活动。世界上发达的城市相继进入“创新型”或“知识型”发展阶段。因而,在新一轮的国际城市竞争中,拥有充裕的高素质劳动力以及良好的科研平台的城市必然会独具鳌头,成为世界城市的首领。  大学科技城是高校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载体,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科技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大学科技城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源泉,也是促进大学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形成,提升高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青岛橡胶谷科技园的建设,是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依托,整合青岛四方区以及青岛市的各类优势资源共同推进的。要实现青岛科技大学橡胶谷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其制定一个具有指导性和科学性的发展战略是必需的,同时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据此,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章从本次研究的背景入手,确立本文的研究意义、界定研究范畴、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思路框架。  第二章概述“三区联动”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并分别从三区的角度论述大学科技城“三区联动”模式形成发展的原因。  第三章分别从校区、园区、社区三方面的角度进行理论综述和总结,并从大学校区的自身空间布局、大学校区与高科技园区、大学校区与城市社区之间关系这三个方面对与此相关的研究进行理论总结。  第四章回顾科技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历史并从中得到启示意义,从而提出大学科技城规划的“三区联动”模式的理论,并论述“三区联动”模式下的形态结构模式。  第五章首先从宏观角度分别分析大学校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对“三区联动”模式下的大学科技城进行功能定位。其次,分析“三区联动”模式下大学科技城空间组成要素,从而提出它的宏观区位选择。再次,提出“三区联动”模式下大学科技城的规划原则。然后结合精明增长策略,从混合型土地利用布局的角度论述规划策略及规划要点,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可操作的“三区联动”规划模式。  第六章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青岛橡胶谷规划实例中。
其他文献
自2003年《下塔吉尔宪章》有关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共识达成以来,工业遗产作为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自2006年《无锡宣言》之后,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始从意识走向
学位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经济发展阶段面临重大转折、资源环境约束力持续加大、居民消费需求逐步变化等因素的推进,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基于高增长、高消耗、高
我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初步发展、繁荣和萧条之后,从院线制改革开始,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电影产业处于井喷发展的态势,迎来了又一个黄金发展时代。我国城市电影院建设与发展随着电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高密度居住模式成为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潜在形式,在其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挑战。本文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设计、环境心理学、社
学位
在可持续发展观和循环经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再利用价值的旧建筑改造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此类建筑进行正确的维护再利用,不仅是对传统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各类建筑产生了各式各样新的使用需求。高校学生宿舍作为一种专用型建筑自然也存在相应问题。笔者通过参与四川文理学院11号
自从19世纪高层建筑进入人们的视线以来,它对城市形态,社会发展,经济技术等发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
位于北京西部的灵水村,地理位置特殊,人文历史悠久,物产资源丰富。大量明清时期甚至元代的建筑、道路骨架都保留完好。石头的墙、石头的路以及灰瓦屋面等折射出村落与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