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汽车产业已处于核心地位,汽车总产值所占GDP比重从“九五”时期的不足3%到如今已逼近10%,尤其是2008年以后,产销量在世界上一直保持双双第一,证明我国汽车产业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尾气排放、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于是我国开始对汽车产业实施环境规制。随着我国环境规制体系的逐渐完善,对汽车产业的环境规制必然会对该产业的效率产生影响。本文基于环境外部性理论、环境的公共性、信息不对称及产权的模糊性等理论基础,以环境规制对汽车产业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为突破点,分别从微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我国汽车产业效率的影响机理,使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效率,并进一步用Tobit方法研究环境规制对我国汽车产业效率的影响。首先根据我国环境规制法规出台情况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环境规制现状进行了说明,同时介绍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然后在分析了影响机制之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以我国十家上市车企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分别从行政规制和经济规制两方面来量化环境规制变量,比较分析环境规制对我国汽车产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行政规制同汽车产业效率之间是线性正相关,从2012年之后,环境规制法规的出台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关于尾气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汽车鼓励措施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直接导致我国汽车产业的效率提高;经济规制同产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却是“U”型,随着近几年我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不断加大,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一些进步,环境规制开始产生效果,我国已经度过了“U”型效应的拐点,也就是说将来,我国的环境规制强度越大、时间越长,我国汽车产业的效率将会提升的越多。最后综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