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西方来华新教传教士对基督教基本范畴的诠释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入华以来,中国文化与基督教之间的撞击就未曾止息过,传教士虽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尤其表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科技、转变不良社会习俗等方面。然而,基督教近代入华也引起了极大的误解甚至曲解,将基督教妖魔化、政治化。尽管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有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但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基督教是能够不断调整自己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回顾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冲突与适应的历史,可以使我们深层地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特质的差异,更好地反省自身的宗教文化,也为探讨中国基督徒如何更好地与中国当前社会相适应提供借鉴。  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互通的一座重要桥梁,特别是他们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本体论、天人关系论、道德论、实践论及认识论方面所作的符合基督教教义的新解释,成为西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主要资料,同时经过他们之手传入西方的儒家思想在西方了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的传教活动既有文化史的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史意义。因此本文试想针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就新教传教士如何向中国人诠释基督教基本范畴作一探究。  本文采用古籍文献、历史资料的整理、归纳法,对搜集到的古籍和历史文献按照论文的主题思想进行了分类、重组,使内容系统化,并在行文中运用了概念的诠释与比较法。  本文认为,新教传教士不仅向中国人阐释基督教信仰,同时也针对中国人原有的观念和中国古籍中的精辟论述进行发挥,使基督教在中国国门尚未打开的历史背景下传入了中国民众之中,并由点及面的形势扩展开去,使传教士避开了与中国文化的正面冲突。基督新教的传播一方面使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宗教、心理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因此鸦片战争前后的新教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尤其是他们对基督教基本范畴的诠释及其影响,对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在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影响,使我们把握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认识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运动的本质和意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实事求是,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调查研究,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然后根据这种认识来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以达到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实事求是蕴含着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包含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和法治思想等。本文着重对其政治哲学中的法
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齐云山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能够推动齐云山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围绕齐云山道教文
论文在分析科学哲学在几次转向(语言、解释学、修辞学)后,为何需向认知转向的原因之后,集中探讨这样的问题:科学哲学如何借助心智认知研究的成果来完成其认知转向所要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