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入华以来,中国文化与基督教之间的撞击就未曾止息过,传教士虽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尤其表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科技、转变不良社会习俗等方面。然而,基督教近代入华也引起了极大的误解甚至曲解,将基督教妖魔化、政治化。尽管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有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但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基督教是能够不断调整自己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回顾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冲突与适应的历史,可以使我们深层地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特质的差异,更好地反省自身的宗教文化,也为探讨中国基督徒如何更好地与中国当前社会相适应提供借鉴。 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互通的一座重要桥梁,特别是他们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本体论、天人关系论、道德论、实践论及认识论方面所作的符合基督教教义的新解释,成为西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主要资料,同时经过他们之手传入西方的儒家思想在西方了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的传教活动既有文化史的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史意义。因此本文试想针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就新教传教士如何向中国人诠释基督教基本范畴作一探究。 本文采用古籍文献、历史资料的整理、归纳法,对搜集到的古籍和历史文献按照论文的主题思想进行了分类、重组,使内容系统化,并在行文中运用了概念的诠释与比较法。 本文认为,新教传教士不仅向中国人阐释基督教信仰,同时也针对中国人原有的观念和中国古籍中的精辟论述进行发挥,使基督教在中国国门尚未打开的历史背景下传入了中国民众之中,并由点及面的形势扩展开去,使传教士避开了与中国文化的正面冲突。基督新教的传播一方面使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宗教、心理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因此鸦片战争前后的新教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尤其是他们对基督教基本范畴的诠释及其影响,对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在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影响,使我们把握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认识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运动的本质和意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