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利用六回波Dixon技术、HISTO技术及肝活检三种方法量化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内脂肪沉积及铁沉积情况,评估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使用非侵入性方法定量分析肝脏月旨肪变性及铁沉积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30名到我院就诊的NAFLD患者,患者中26例为男性患者,4例为女性患者,在行肝活检前使用西门子3.0T MR设备进行六回波Dixon序列及HIST0序列扫描肝脏,HISTO序列会自动根据扫描前选择的感兴趣区绘制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得出目标区域脂肪含量及R2值。六回波Dixon序列测量区域选择肝右叶Ⅴ、Ⅵ段,尽可能避免血管和胆管进入选择区,在得到的脂肪分数图和R2*弛豫图中分别测定脂肪分数(HFF)及铁含量相对值(R2*),且测量的兴趣区位置与面积与HISTO尽量一致。同时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根据组织学检查测定脂肪含量及铁含量,其中脂肪含量使用NASH标准将肝脂肪变性分级由0级到3级。0级脂肪变比例小于5%,1级轻度脂肪变为5%-33%之间,2级中度脂肪变为33%-66%,重度3级脂肪变为66%以上。并以此做为金标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HISTO(HFF)及六回波Dixon序列(HFF)不同病理等级下肝脏脂肪分数的均数差异性;同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六回波Dixon技术及HISTO技术对肝脏脂肪堆积及铁过载的量化测定与病理测定值间的相关性,并探讨HIST0序列与六回波Dixon序列两种方法测定值的准确性差异。 结果 此项实验中包含30名NAFLD患者,平均年龄为46.4±13.7岁(25-80岁),根据肝组织学评估,共有15名患者为1级(轻度脂肪变性),7名为2级(中度脂肪变性),2名为3级(重度脂肪变性),6名为FO级(无脂肪变性),病理测得平均脂肪变性百分数为23.1%±22.0%(中位12.1%,范围1.6%-78.8%),平均肝脏铁沉积量为22.3μ mol/g±7.2μ mol/g(中位21.1μ mol/g,范围10.8μ mol/g-38.4μ mol/g)。肝活检和MRI检查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1天(046天)。HISTO序列测得平均肝内脂肪分数为8.6%±7.0%(中位5.0%,范围0.6%-27.6%),平均R2值为34.9±6.7s-1(中位34.5 s1,20.4 s-1-50.8s-1),六回波Dixon序列测得平均肝内脂肪分数8.2%±7.1%(中位5.4%,范围0.7%-24.9%),平均R2*值为47.3 s-1±11.9 s-1(中位47.0 s-1,20.6 s-1-73.4 s-1)。在不同病理级别间HISTO序列与六回波Dixon序列测得肝内脂肪分数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817,24.254,p值均<0.05),且病理级别越高,两种方法测得的HFF值也随之升高。HISTO及六回波Dixon序列测得肝内脂肪分数与病理测定脂肪变性百分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0.901,p<0.05;r=0.855,p<0.05),HISTO测得R2值及六回波DIXON测得R2*值与病理铁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r=0.636,p<0.05;r=0.502,p<0.05),并且HISTO序列与组织学脂肪定量及铁沉积量相关性略优予DIXON序列。 结论 两种方法测得肝内脂肪分数与组织学脂肪变性百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HISTO技术测得R2值及六回波DIXON技术测得R2*值分别与病理铁沉积量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且HISTO序列与组织学脂肪定量及铁沉积量相关性均略优于DIXON序列。在不同病理级别间HISTO序列与六回波Dixon序列测得肝内脂肪分数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