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矿业废弃地景观存在很多问题,大量以矿业资源开采而发展的城市,在城市郊区产生了大量矿业废弃地,而矿业城市的郊区逐渐成为了中心城区,因此矿业废弃地景观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当前国内矿业废弃地景观再生现状,借鉴国内外优秀矿山改造项目经验,结合大地艺术设计手法与合理种植乡土植被,将各构成要素合理保留、改造、再利用,以便于更好的营造出废弃地再生景观。针对乌海矿业已开采和正在开采的情况,实施边开发边治理政策。首先,把已开采矿业运用厂区旧材料,如轨道、通风井、防风护栏作为媒介种植乡土植物,同时将矿山上可利用的低密度低硬度矿石重新填充开采后的露天矿坑。其次,正在开采的矿区一方面运用国内神化煤矿集团的先进技术,直接将挖掘出的废弃矿石使用输送带传送到最近的已开采矿坑中,实现从哪开采送回哪去的原则,减少矿石堆砌对空气的二次污染,让整个采矿活动在地下完成。另一方面,在考虑了矿区的生态效益之后就应该思考地面景观的再生,改善矿区自然环境并美化矿区城市,对于矿业废弃地景观的治理手法也在日新月异的综合化,即从简单的基础植物绿化走向综合性治理的道路。本文针对矿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矿物学、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园林学、环境学、水文学、人文学、工程学、美学等多学科合理融合,以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理论为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分析乌海矿业废弃地景观类型及再生设计手法。同时,运用乌海矿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作为实例分析方法,得出此类废弃地景观再生的基本模式,为国内矿业废弃地景观再生提供参考,保证大量矿业城市废弃地景观更加生态化,并且普及矿业科普知识,构建和谐矿业城市,最后对矿业废弃地的发展提出了总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