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如何在新形势下管控风险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内部审计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审计监督部门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发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作用,切实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理念和模式,是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促进和补充。全新一代的智能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辅之以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起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以信息技术的进步作为支撑而发生变化。集团企业将其内部财务流程中日常发生的标准化的和重复的部分,在重新组建的财务部门中集中处理,这种模式被称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财务共享背景下开展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保证分支机构的经营合规性上有了信息化的审计工具,从而可以察觉出较多的风险点,加强审计力度。本文从现实的角度,探讨了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应用问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指导下,首先对Z保险公司在实行风险导向审计之前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剖析其主要存在的内部审计覆盖面不足、缺乏对风险的识别和量化分析、后续整改工作落实不到位、审计技术与方法落后等问题。其次对其在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后,内部审计重点审计流程的优化进行介绍:在财务共享背景下实行风险导向型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对象的确定上实现了由轮流随机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在审计介入的时点上实现了由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变,在审计技术的使用上实现了由依靠大量人工现场审计向非现场智能分析为主的审计模式转变。本文以Z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在农业保险项目中的应用作为案例,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在农险项目审计中,内部审计工作利用审计数据库,进行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重点利用重复影像识别技术挖掘审计线索,由此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针对性。最后为保证财务共享下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提出审计质量保障措施。希望能够为实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公司转变内部审计管理思路,完善风险导向型审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