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思维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xLiuN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最先兴起且发展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教育,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探索,教学设计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逐渐被引入我国。教学设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影响。就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而言,如何进行有效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整合思维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模式,为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问题解决方式。通过整合思维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开拓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此外,利用整合思维这种新型思维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设计的方向,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启发,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以整合思维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作为开端,以如何利用整合思维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应用为研究主体,深入探讨整合思维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借助具体教学案例充分展现整合思维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分析如何将整合思维更好地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论文主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梳理整合思维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成果,对整合思维、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重点解读,并阐明了整合思维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详细论述整合思维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意义,并借助具体的教学实例说明实效性、科学性、互动性和启发性原则,以凸显利用整合思维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实现高中历史课标要求,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重点阐述整合思维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方式,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对高中历史学习内容进行对比整合、单元整合、课时整合、专题整合,展现整合思维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的良好效果。第四部分着重说明将整合思维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课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并针对具体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建议,以更好的将整合思维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
其他文献
官道是明代道教与皇室政治相互结合,承接国家重大祭祀事务的产物。明代的官道体制是有明一朝最具制度创新性的国家重大礼制,该制度主要奠基于明初太祖、太宗时期,对于我们理解明王朝体国经野的独特立国精神具有很重要意义。目前历史学界、道教研究界均未见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予以认真探讨。本文重点探讨茅山、齐云山的官道及其所承担的国家祭祀、与明代官道网络的关联等问题。
期刊
采用SEM及EDS对6063铝合金微弧氧化膜进行截面、结构表面形貌与成分分析,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盐雾试验研究其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钠电解液体系制备的6063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呈现多孔和显微裂纹的结构特点,破坏了微弧氧化膜的完整性,导致其耐腐蚀性能不佳。利用硅烷与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发生化学键合进行封孔的同时,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6063铝合金的微弧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采用
明初解盐的行销区先增后减,屡有调整,是时大臣建议随奏随行,无所阻滞。嘉隆之时,河东与两淮的盐官围绕南阳、汝宁二府归属问题不断上疏,结果各得一府之地。隆庆四年解池遭遇水灾,盐产骤降,河南境内私枭肆行。多方围绕开封、归德二府的市场争执不休,过程一波三折。最终豫省官员和豫籍官员联袂而行取得胜利,二府得以由解盐改食芦盐和鲁盐,河东盐官则通过内阁诸臣的关系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减免。解盐行销区调整之所以呈现出越发
明代南直地区是国家政权核心区域之一,其地名文化景观不但直接反映明代南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建设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作为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缩影。具有自然景观特征的地名可分为地形水文、动植物、经济、军事、建筑、工程、姓氏等类,反映出南直水系发达、低山丘陵众多、植被多样性等自然景观特征;文化景观类地名则展现了南直地区在明代军事海防部署严密、商业贸易发达、人口众多、建筑密集和人文气息浓厚等文
铁死亡的核心特征是细胞内高水平铁催化自由基的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积累和铁诱导的脂质活性氧积累,引起氧化应激造成DNA、蛋白质和脂质损伤。既往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元细胞发生铁死亡,抑制铁死亡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本综述从铁死亡、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角度探讨铁死亡与卒中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丰富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靶点。
民国《东莞县志》所录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东莞县重修文庙儒学记》中的“舶可刘公”实为“舶司刘公”之讹。万历年间,陕西高陵人刘复初任广东市舶提举大约有十年之久,在明代广东海外贸易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有明一代东莞地区的市舶管理运作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明前期广东市舶司主管东莞等地市舶时期,在史料中未见到有东莞地方官员直接参与相关事务的记载;正德初到万历前期海道副使主导、东莞等地方官员参与市舶
灾害信息的收集奏报是国家治理灾害的前提基础和关键环节。明代农业灾害发生后,地方各级政府及里老、生员等基层民众,通过口头汇报、文字陈述和图文结合等方式,按照逐级奏报、先赈后奏、越级奏报等多种路径,将农业灾害的发生时间、种类特征、波及范围、受灾程度、社会危害、应对举措等重要信息及时奏报朝廷。这不仅可以确保朝廷及时获取详实的农灾信息,而且有利于朝廷作出有效的决策应对,以纾解灾民颠危、保障灾区生机、恢复农
明太祖朱元璋秉持权臣祸国理念,以此作为阐释元朝何以败亡的重要原因,亦以此作为废除宰相制度的理论依据。明中期以后,将阁臣指斥为“权臣”的批评与阁臣关于“无权”的自叙纷纭而出,内阁政治的发展始终受制于权臣祸国论。权臣论视野下的明代中枢政体经历了如下律动阶段:其一,明初废相;其二,明中期内阁权力浮沉;其三,明后期内阁权力萎缩,趋于失能。此外,部分士大夫主张培育重臣,追求实现内阁、六部与科道分权分责的政治
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身份建构具有以“家国同构”思想为纽带的级联特征。木氏群体塑造的地方层面“边地王族”和国家层面“边地守臣”双重身份,经由家国同构思想的认同、表达和塑造,形成级联性的“以国为本”身份建构路径,“边地王族”身份被置于“边地守臣”身份中,木氏的国家认同也借此持续增强。难能可贵的是,木氏群体家国同构思想的塑造还形成了“家国共命运”理念。这种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身份建构路径,既展现了家国同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