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红利”存续的论证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即人口因素会对经济增长的形态、方式和速度产生影响,同时经济增长的结果也会影响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人口转变过程。中国利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用一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实现了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历史过程。在人口转变的规律上,我国利用强制的人口政策加快实现了这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人口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人口快速转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程度至今还受到不同的质疑,人口快速转变所导致的后果也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我国人口快速转变的基础上,研究人口快速转变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论证快速人口转变所产生的“人口红利”的存在条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发展的具体过程,说明“人口红利”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以各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为角度,探讨是否存在第二次“人口红利”可能性,进一步说明“人口红利”实现和延长的不同途径和决定因素,从而使得人口发展起到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资产证券化描述的是一套关于投融资的法律机制,发起人(融资方)、特殊目的载体和投资者是该套机制的必要主体构成。实际运作中,发起人以剥离特定资产并获取对价的方式实现融资,得到
我国《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1月1日施行以来,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和展现出来。其中,由于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许多案件的受害人仅仅能依据《国家赔偿法》获得直接物质损失的赔偿,精神损害却得不到丝毫的抚慰,这使得《国家赔偿法》的处境甚为尴尬。我国的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国家侵权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否,反映着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