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新闻可以追溯到1993年《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开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似乎为民生新闻理念开了一扇窗。民生新闻真正发轫于平面媒体——报纸,尤其是都市报。都市报的兴盛,晚报的崛起为其提供了成长与发展的舞台。民生新闻不仅仅在都市报、晚报类媒体成长,中青报的经典栏目《冰点》也是典型代表,《南方周末》也是以舆论监督和民生新闻为主要特色的很有影响力、公信力的媒体。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的开播把民生新闻推向高潮,它是以地方台为标志的民生新闻发起者,从而掀起新一轮民生新闻现象,各地纷纷推出类似节目,如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成都电视台《成都全接触》、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等。从2003年开始,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电视民生新闻的个案研究”、“电视民生新闻的意义”等,较少涉及到报纸和网络的民生新闻,而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民生新闻的概念不清晰,民生新闻的理论不完善等,所以需要对民生新闻进一步分析研究。民生新闻是媒体站在人文关怀和平民的立场,从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和利益出发,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的焦点,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闻,本质上是一种新闻理念。本论文主要从传播学、新闻学的角度对民生新闻作全面的分析,以报纸和电视的民生新闻为主要的研究文本,对民生新闻的兴起之因、发展形态、内涵特征、时代意义作理论解读,完善其理论体系,对民生新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改革的建议,探讨新闻传播平民化的轨迹,并通过对公共新闻的阐述,寻找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本论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民生新闻的基本理论,包括民生新闻的概念、形式特点和内涵,并重点阐释民生新闻产生兴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在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主流观念和受众的多重标准下定义民生新闻。第二部分重点阐释民生新闻在传媒中的表现形态,进而对其在新闻变革中的深刻内涵进行剖析。第三部分着重探析民生新闻面临的“瓶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无论是电视版、报纸版还是网络版的民生新闻,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低俗化、庸俗化、唯民众化的倾向,而且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还有节目形态、报道内容重复缺乏创新等。通过对民生新闻的“尴尬境地”的全面分析,提出改革民生新闻的建议。第四部分在民生新闻问题讨论与公共新闻分析的基础上对民生新闻的走向进行预测。民生新闻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民生新闻利用自身的优势化解社会的矛盾,促进了社会有序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