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伊凡·苏萨宁》三位主角形象塑造及主要唱段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g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俄罗斯音乐历史的长卷,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通过对作曲家格林卡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的理论研究,以歌剧《伊凡·苏萨宁》的三位主角形象为研究对象,结合格林卡的创作理念及艺术风格,联系《伊凡·苏萨宁》的剧情、角色从对格林卡如何塑造出立体、饱满的主角形象作出理论而系统的研究,从而更深入的了解格林卡歌剧创作的风格与特点。格林卡受到了同时期意大利、法国、德国这些西欧音乐的影响,他从这些国家的音乐中得到了很多的音乐养分,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第一人,他采用属于俄罗斯本民族的音乐语汇来创作歌剧,开辟了俄罗斯民族歌剧的新天地。民族乐派是浪漫主义乐派的继续和传承,他们只是把浪漫主义不断强调的个性加入了民族性,甚至以民族性为个性来与西欧浪漫主义作品区分,民族乐派更加注重有关民族性音乐的创作,可以这样说,当作曲家以本国的音乐或者舞蹈为元素来表现它的传奇或感受的时候,他就是在创作关于自己民族主义的音乐。本文分三个章节对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论述。第一章是格林卡和他的时代,该章节主要论述了格林卡个人创作生涯和创作该歌剧的历史大背景,分别从格林卡的生平、格林卡的作品创作及其艺术价值、格林卡的创作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以及俄罗斯民族乐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这种大背景下然后进行第二章的歌剧本体分析。第二章着重论述了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创作背景及其音乐人物分析,分别从俄罗斯民族歌剧产生背景、《伊凡·苏萨宁》的创作背景及故事梗概、剧情人物音乐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且结合谱例唱段将人物的音乐性格进行了很好的阐释。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三位主角形象塑造及主要唱段分析,分析了三位主人公的音乐形象和重要唱段音乐,形象而真实的剖析了该歌剧的音乐特征。本文从格林卡与十九世纪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关系来分析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基本剧作风格,并通过基本剧作风格的分析作为理论依据,为具体声乐曲目细节的处理方法提供明晰的论据,其中苏联时期和欧洲艺术的著作以及当代俄罗斯的主要音乐学家的研究成果也是本文论据的主要来源。本文是以综合整体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同时加入了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总结法、音乐学分析法、以及观看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对《伊凡·苏萨宁》的三首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进行分析,对三位人物的心理演唱进行详细的阐释,为我国对于俄国歌剧的研究进献绵薄之力。并且通过对歌剧创作背景及歌剧本体分析,更加深入了解了格林卡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征,《伊凡·苏萨宁》这部歌剧对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催化剂Fe2O3具有较窄的禁带(2.2eV),对可见光表现出较好的光电化学响应,有望进行废水染料处理,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就对前期制备纳米三氧化二铁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护理本科生掌握护理技能的作用。方法对本校护理系2006级122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同时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实验组在培训同时给予心理干
目的探讨SAPHO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4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6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探讨疾病特点、治疗及愈后。结果 6例
存货通常在流动资产或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其数量及价值的计算,直接影响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经营成果的可靠性。本文从存货的计价方法的角度,阐述不同计价方法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巨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疾病,由各种病原菌感染引起,其中链球菌(Streptococcus)就是一类很重要的致病菌。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链球菌有停乳链球菌(S.dysgalactiae)
随着各高校的持续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各校区之间地理位置的阻隔,传统的论文指导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如何使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高效、快捷的指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积极改革创新,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该文通
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健康面临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正日益增加,其中糖尿病己不再是发达国家的“特产”,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中国的糖尿病现况
目的:探讨低氧处理BMSCs获得的exosome抗细胞凋亡作用机制方法:准备无exosome的血清,利用超速离心法(120000g7h)去除掉血清中的exosome保证实验用的血清无exosome的干扰。比较超速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是近十多年来教育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综观既有研究的各种结论,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研究还普遍存在五个方面的缺失:课程与教学概念认识、理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