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进入充满激烈竞争的廿一世纪,一个制造企业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就必须对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竞争力分析与评价可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应该采取的战略;对于国家来说,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中企业竞争能力的比较,可以获得行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参考依据,这对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企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八十年代以来,以促进和改善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企业评价日益引起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对提高其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能力,参与世界经济角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企业评价起步较晚,最初开始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但是,由于竞争力评价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等方面与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有很大不同,所以,完整地、系统化地阐述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文献和成果尚不多见,特别是对制造企业竞争力的组成结构及其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更是稀缺。因此,无论从实际需要还是从理论探索的角度分析,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都是值得探讨的新研究领域。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要了解市场行情。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廿一世纪的市场特征、产品特点、生产模式及生产过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适应未来市场的企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为竞争力分析与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接下来,从企业的产品、服务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企业竞争力的八大组成要素,即:产品功能、质量、价格、环保性能、交货期、服务、品牌与企业形象。并归纳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构体系。 随后,探讨了企业竞争力评价目的、内容和总体思路,给出了指标的筛选及指标体系的构造方法;针对企业竞争力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的特点,论文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和原理探讨了建立制造企业竞争力综合定量化评价模型的方法。通过此模型可以定量化评价同行业中各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大小,得出企业的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 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结果,描述相对竞争力差别的大小对整体竞争力(从对顾客吸引力的角度)影响的冲击曲线和费用曲线理论以及竞争力的层次性,定性探讨了竞争力各组成要素的排序方法,找出对竞争力影响最大的薄弱环节,为企业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后,从企业竞争力诸要素出发,深入探讨了如何促进与提高竞争力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