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也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并且这种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剧地区间的经济和社会差异,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容易产生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统一的社会。因此,本文从金融发展的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出发,研究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并从区域金融的内部性和外部性出发对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以期对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方面分析金融发展现状。单项指标包括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和机构指标,综合指标则是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相关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来。从对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分析中发现:中国金融发展差异巨大,不仅体现在四大板块之间,也体现在四大板块内部,其中东部地区内部差异程度在四大板块中最大;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三大板块,而其余三大板块之间的差异并不是非常明显,在某些指标上西部地区甚至比中部和东北地区都要好。随后本文从区域金融的内部性和外部性出发,对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索,认为其原因可分为内部性因素、区域互动因素和政府因素三大类。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7~2009年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发现对区域金融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资本产出比、金融市场化程度和政府行为,而利率和对外开放度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我国区域金融传递机制尚不成熟,利率没有起到应有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给出相应促进金融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分别为政府适当干预经济、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扶持、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完善区际金融传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