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锌矿铁含量对其浮选及与黄铁矿分离的影响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锌的硫化矿是工业上提取锌金属资源的主要原料,其中铁闪锌矿资源占据重要地位。我国铁闪锌矿资源丰富,且共伴生大量稀贵金属,对其选别回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闪锌矿的晶格中部分锌原子被铁取代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受到显著影响,表面性质及浮选行为也随之改变,进而导致铁闪锌矿的浮选回收存在铜活化困难、黄药吸附活性下降、碱性下受到严重抑制以及难以与黄铁矿实现良好分离等难点,然而目前这些问题仍未得到系统有效地解决。因此,本文以不同铁含量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纯矿物浮选研究与药剂吸附量测定,系统考察了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捕收浮选体系中闪锌矿的铁含量对其浮选行为及药剂吸附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角测定、溶出量测定、乙二胺四乙酸(EDTA)选择性萃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FESEM-EDS)分析、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分析、电化学研究等手段揭示了铁含量对闪锌矿表面氧化、混合矿体系中硫酸铜活化以及高碱高钙抑制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明确了提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探索方向:开发非高碱工艺、提高硫酸铜活化选择性以及实现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最后,分别开展了低碱下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和非高碱性下黄铁矿选择性抑制研究来优化铁闪锌矿与黄铁矿的分离浮选,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单矿物浮选和药剂吸附量研究表明,铁取代降低了闪锌矿的天然可浮性、丁基黄药捕收可浮性以及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捕收可浮性,铁取代对闪锌矿黄药吸附过程的阻碍作用是闪锌矿浮选效果恶化的原因;碱性增强和氧化钙调浆凸显了铁取代对闪锌矿黄药吸附以及浮选的不利影响,导致高铁闪锌矿浮选在氧化钙调浆的高碱环境下受到严重抑制。闪锌矿表面氧化研究表明,闪锌矿在空气中氧化缓慢,在矿浆中发生一定程度氧化,且闪锌矿的氧化活性和氧化程度随其铁含量升高而增加;闪锌矿铁含量升高导致其表面氧化加剧,带来离子溶出、表面氧化产物组成与形貌、表面疏水性及浮选行为的差异:在酸性下,铁闪锌矿更大程度的氧化表现为离子溶出量增加、表面富硫程度增加、氧化后表面天然疏水性增加;在高碱性下,随着铁含量升高,闪锌矿离子溶出增加,表面吸附更多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金属羟基阴离子,氧化表面形貌产生显著改变,天然疏水性降低以及氧化后浮选回收率下降幅度增加。混合矿研究表明,硫酸铜活化丁基黄药捕收体系只能在高碱下实现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且分离效果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显著下降;氧化钙调浆环境对闪锌矿浮选抑制程度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增加,导致高碱性下基本无法实现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铜在闪锌矿与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下具有选择性,在碱性环境下失去选择性,丁基黄药吸附在铜活化下的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体系中具有一定选择性,且选择性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下降;闪锌矿与黄铁矿铜活化过程存在两个本质差异:无论处于酸性还是碱性环境,无论铁含量高低,闪锌矿铜活化过程均遵循铜锌离子交换机制,而黄铁矿则不发生铜铁离子交换过程;铜离子可渗透进入闪锌矿晶格内部,却只能在黄铁矿表面发生吸附;铁取代对闪锌矿铜活化过程带来一定影响,表面铁无法与铜发生离子交换,但铁取代促进了铜离子向闪锌矿晶体内部渗透的过程;闪锌矿与黄铁矿铜活化过程的本质差异反映出铜离子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强度的显著差异,这为两种矿物铜活化选择性调控创造了良好条件;在高碱性下,钙和铁氢氧化物在闪锌矿和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随着闪锌矿铁含量升高,两种物质吸附的选择性相应下降,这也是高碱高钙环境对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矿体系抑制选择性不足的本质原因;闪锌矿铁含量升高导致铜活化选择性、钙抑制选择性以及铁氢氧化物吸附选择性降低,这也是导致铜活化黄药捕收体系下高碱高钙环境分离闪锌矿与黄铁矿效果随闪锌矿铁含量降低的三大原因;基于此,提出提高铜活化黄药捕收体系下闪锌矿尤其是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探索方向:开发低碱度分离工艺、提高铜活化选择性以及实现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氯化铵调控铜活化选择性研究表明,p H=9时,氯化铵能够强化闪锌矿的铜活化、削弱黄铁矿的铜活化,从而提高铜活化体系下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效果,但分离效果仍然表现出随闪锌矿铁含量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低碱下氯化铵主要通过锌氨络合溶解氢氧化锌、铜氨络离子“储存”、“释放”、“运载”铜离子促进铜离子活化以及锌氨络合促进铜锌交换三个途径来强化闪锌矿铜活化,通过维持黄铁矿表面羟基化以及氨分子解吸黄铁矿表面吸附铜的方式削弱黄铁矿铜活化,最终实现对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矿体系中铜活化选择性的提升。非高碱下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研究表明,次氯酸钙在p H=9/10.5下具有良好的抑制选择性,能够较好地实现闪锌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将次氯酸钙选择性抑制与铜氨体系选择性活化相结合,能够实现低碱下闪锌矿与黄铁矿的较好浮选分离,但仍然无法避免闪锌矿铁取代对分离效果的不利影响;在闪锌矿与黄铁矿混合体系中,矿物表面氧化程度的不同及其带来的锌铁氢氧化物吸附差异和钙吸附的选择性是次氯酸钙发挥选择性抑制的基础,闪锌矿的铁取代带来的其与黄铁矿在氧化溶出、锌铁氢氧化物吸附以及钙吸附三个方面选择性的降低是次氯酸钙抑制选择性下降的本质原因。本文的研究探明了闪锌矿铁取代对铜活化黄药捕收体系中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明确了提高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效果的突破方向,并从调控铜活化选择性与实现非高碱下黄铁矿选择性抑制两个方向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究,为系统解决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难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了大蒜素液真空酒精提取工艺、工艺参数(浸提真空度、时间、酒精浓度)对提取液中大蒜素含量、总硫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中,大蒜素含量与酒精浓度成负相关。总硫化物含量与酒精浓度和浸提真空度成正相关,大蒜素含量不随浸提真空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了大蒜素真空酒精提取较佳工艺参数(脱臭剂加入量15%,酒精浓度55%,浸提真空度7.7308×104pa,浸提时间60d)。
知识社会学作为研究知识与社会之间关联的理论和方法,将知识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知识的价值负载性与社会建构性的命题,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分析路径。课程知识在不同的教育场域中,依据不同的建构规则存在着不同的内在规定性和表达。知识的“生产场域”蕴涵课程思政的育人本源,“再脉络化”场域孕育课程思政育人的生长点,“再生产”场域中教学实践的转化推动着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知识社会学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实现,必须尊
学位
生物质具有负碳属性,对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富氧燃烧技术不仅具有高燃烧效率,更具碳捕集优势。生物质加富氧燃烧的碳捕集和碳封存,即可实现负碳排放。将云南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废烟杆生物质资源,同富氧燃烧结合应用于冶金、电力及化工等领域,不仅能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能尽快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本论文采用实验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等方法和手段,对烟煤、褐煤和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实现铁路供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电缆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敷设现场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绝缘老化,采用绝缘老化检测方法对电缆绝缘状态进行评估,可以有效避免突发故障的发生。本文对电缆绝缘老化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绝缘状态检测方法,并提出采用振荡波电压法对馈线电缆绝缘状态进行预防性测试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超稳定玻璃(USGs)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如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力学性能和光电性能,在涂层领域、微加工领域和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通过调整单一因素衬底温度或沉积速率成功制备出USGs,控制薄膜厚度能够调整其热力学和力学性能。然而,基于沉积时间、衬底温度和沉积速率等工艺参数的USGs组织演变机制和塑性变形模型研究还不够系统,USGs作为潜在的涂层材料
高纯铝作为重要的金属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高新技术领域。传统的三层液电解法制备高纯铝存在着非环保、工艺流程长等问题,制约着高纯铝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区域熔炼法清洁、环保,是提纯金属的重要方法。使用该提纯工艺研究杂质元素的迁移分布规律可指导提纯参数的确定,从而实现良好的提纯效果。而目前对该方法的研究集中在提纯参数的优化及相关的数值模拟,很少从本质上关注铝中杂质元素迁移规律
材料的断裂是航空、汽车、军事、核能和电子等工程实际领域中相当普遍的现象,研究材料中裂纹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扩展规律,对材料的安全评估和新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裂纹扩展问题一直是力学和材料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如何能正确模拟真实材料的大规模裂纹扩展也一直是该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对现代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计算力学方法应运而生,特别是Voronoi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