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三维空间数据交互可视化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的点云数据,还是点云数据经过处理获取的深度图像、三角网模型等空间数据均具有数据量巨大的特点,面对这些海量数据,普通的渲染方法遇到瓶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采用DirectX11作为图形渲染引擎,对GPU进行高级编程开发,利用GPU的强大的图形渲染能力和并行计算能力,实现点、线、球、圆柱、梯形体、点云、深度图像和三角网模型等几种空间数据的浏览和交互拾取。本文首先研究了利用HLSL和Shader Model5.0开发GPU着色程序,实现大规模点云、深度图像和三角网模型等空间数据的渲染;在几何着色器中实现billboard算法,绘制始终面向用户的十字丝;利用DirectX11新添加的曲面细分技术,在硬件上将立方体细分成球和圆柱,利用Instancing技术实现“一次数据提交,多次渲染”,节省了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提高了渲染质量和效率。然后设计了一个相机,实现对空间数据的交互浏览。根据模型的外包围盒,计算外包围球,设置相机位置,开发了模型的基于Arcball旋转、定点缩放、平移以及视图变换、投影变换和重置旋转中心等交互浏览功能。其次对基本几何实体、点云和三角网模型等空间数据的交互拾取技术进行了深层次地探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屏幕空间的拾取算法,进行点云的点选,并将该算法移植到Direct3D11新引入的计算着色器中,利用GPU的强大并行计算能力加速点云的点选,速度提升2~3倍;采用Win32的GDI绘制二维的选择框,依据基于屏幕空间的拾取算法,实现点云和三角网模型的框选功能;采用经典的射线拾取算法,实现三角网模型单个面片的选择和实体的选择。最后将C++/CLI的WindowsForm和DXUT渲染架构相结合,开发出一个交互可视化平台,WindowFrom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简单地设计出华丽的界面,而DXUT已经实现窗口创建、设备创建、窗口事件处理和设备事件控制等工作,利用DXUT架构能提高开发的效率。并将开发的交互可视化平台与两个商业软件:Cyclone v6.0.3和GeomagicStudio12,在点云和三角网模型渲染效果、支持渲染的最大数据量和交互拾取的速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平台的优越性和存在的缺陷。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研究了Morita关系余代数的余模结构,给出了余模范畴m(r)的定义,证明了余模范畴Comod-Γ与余模范畴m(r)等价.其次研究了上三角矩阵代数的不变量spli(A)与代数A,B的不
椭圆偏微分方程解的凸性的曲率估计是很多数学研究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并且已经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本篇文章主要是利用R2和R3空间中曲线和曲面的相关性质,通过构造合适的辅
偏微分方程诞生于18世纪早期,那时人们普遍研究如何建立偏微分方程模型以及寻找一些特殊方程的显示解或特解.到了19世纪,随着分析学的迅速发展,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发生了重大的
设H为Hopf代数,A为H经过二次Ore扩张后的代数.其中X+和X-为斜本原元.本文研究当代数H具有拟三角结构时,代数A的结构变化情况.即讨论了(1)当H是拟余交换的Hopf代数,A是拟余交
本文主要利用紧性方法,扰动能量法等方法研究了Kirchhoff板模型的Cauchy司题和带有阻尼项的粘弹性波方程的初边值问题解的动力学性质,通过变弱条件,我们得到了一些一般性的结
泛函方程的稳定性问题源于Ulam在1940年提出的关于群同态的稳定性问题:给定一个群(G1,*)和一个度量群(G2,·,d),其中d(.,·)为一个度量.给定一个ε>0,存在一个δ>0使得如果f:G1
两百多年前,偏微分方程开始兴起,它植根于物理问题,几何问题,化学问题和生物问题等.而随着它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并经过不断发展,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运用了许多现代数学的工具
随着应用数学的不断发展,非线性泛函分析逐渐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自1987年郭大钧教授和Lakshmikantham首次提出混合单调算子以来,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这类算子并得到了一些重要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两类方程解的性质.对于具有长效记忆性的变密度波方程,主要利用Faedo-Galerkin方法研究了具有长效记忆的变密度波方程整体解的存在性,并通过一个更简单的辅
本文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了两类拟线性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一类是临界索伯列夫指数p(x)-Laplace算子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另一类是三明治对在拟线性问题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