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份增发的实际业务盈余管理与后续业绩研究——韩国证券交易所和KOSDAQ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证会计理论是为了克服资本市场中会计学研究的局限而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这一课题的研究已逾20年,从盈余管理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客观地揭示了这一领域某些具有规律性的现象,形成了日臻完善的基本理论,成为现代会计理论中一个重要领域。  有效市场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委托代理理论,构成了盈余管理研究的基石。基于对盈余管理研究的角度不同,目前有三类应计模型用于评估盈余管理存在性或者程度,分别是目前主流模型—总应计利润模型、具体应计利润模型和盈余与应计利润分布模型。在研究盈余管理时,研究人员首先必须确定企业在没有进行盈余管理情况下的盈余。一般是先判定企业管理当局在何种情况下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然后确定没有盈余管理动机企业的实际业务盈余,以此来推断盈余管理动机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本文在对盈余管理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对盈余管理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基础上,采用来自韩国证券交易所和KOSDAQ交易所数据,运用盈余管理实证模型对上市公司股份增发实际业务盈余管理与后续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本研究目的在于从盈余管理者角度研究有偿增资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后续业绩。将利益对发行年度“0”(BENCHMARKS)的前后来识别实际业务盈余管理企业的特征。本研究基于对韩国交易所及KOSDAQ资本市场交易所的有偿增资与有偿增资方式验证有偿增资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后续业绩。  本研究是以SEO公司的实际业务盈余操控与后续业绩的关系研究为主,利用财务报表来识别进行SEO的企业的实际业务盈余调整方式。从减少研发(R&D)费用、减少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SG&A)、减少固定资产与投资资产处置等方面确定利润调整的时期,同时还应考虑为了增加本期销售额降低单价、为了减少销售成本而超额生产等方面的因素。通过以上方法识别进行利益调整的企业,然后验证RM是否与对准BENCHMARKS的企业有关联。  虽然以前的研究有很多有关于有偿增资后对盈余管理研究,但对有偿增资与有偿增资形态的研究本文为首次。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做出贡献。第一,识别有偿增资前后与有偿增资的类型使用盈余管理工具的企业。第二,识别有偿增资前后与有偿增资形态类及对有偿增资后业绩进行实际业务盈余管理企业的动向的辨别。即识别企业在一种或多种实际盈余管理中使用哪种。识别出了企业将利润对准零(0)利润或前年度利润。第三,验证了有偿增资企业对未来业绩盈余管理的影响。  通过有偿增资模型对其实际业务盈余管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原股东分配方式的企业在有偿增资前进行盈余管理,但选择第三者分配方式的企业前后皆无较大差异。这说明盈余管理与原股东配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第三者配发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实际业务盈余管理在有偿增资前报告出了高位的利润,而且在有偿增资后营业(经营)成果显著否定。结果显示出与R&D、SG&A还有Production实际业务盈余调整对准利润为‘0’(BENCHMARKS)的企业有关系。为了影响于会计系统产生的净利润使用RM不仅具有机会主义,而且未来业绩也随之增加,对传达信息具有效果,这些与之前的研究一致。  综述,本文创新之处和主要贡献在于:第一,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理论,本文对实际业务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第二,基于上市公司股份增发后的经验数据,本文指出针对上市公司股份增发后实际业务盈余管理的研究趋势,并构建模型初步验证了上市公司实际业务盈余管理;第三,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模型对上市公司股份增发后续经营业绩进行了实证检验。  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提供了选择特定盈余管理工具经营者的动机而且贡献于有关实际盈余管理的未来研究。但是此研究存在盈余管理替代值的模型本身具有缺陷性。此研究识别企业的特征,仅限定于有偿增资企业而不对所有企业一般化。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从弱电工程项目承包方的角度出发,在对我国弱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将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弱电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提供了我国弱电工程风险管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至今已成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品种之一。在信用卡市场最发达的美国,家庭日常开支中80%以上是用信用卡支付的。在国内,信用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村经济。企业无论是否跨国经营,都无一例外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企业必须掌握跨文化条件下经营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日益严峻
随着环保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越来越强。在绿色消费时代的背景下,酒店业提出了“绿色酒店”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的化肥产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肥产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与中国的农业和资源、能源等产业也紧密相关。与先进、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化肥产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