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银行始终作为支柱性的存在,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世界经济刮起全球化风潮的背景下,资本随着全球化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速流动,规模亦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银行业身处全球金融风暴的中心,其稳定性令人堪忧。《华尔街日报》载文把银行业描绘成引起世界经济危机的“定时炸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也认为,下次经济危机可能源于银行业。作为资本世界的中心,银行业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整个银行体系中最大的风险之一莫过于银行不良资产,它不仅能使银行资产质量降低、使净利润减少,以阻碍银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利用数据列举的方式揭示了当前我国不良资产的现状,阐述不良资产存在的风险以及防范的意义并以此作为研究背景。以各个学者对银行不良资产的观点为基础,同时以域外银行不良资产成因与相应的法律防范措施为借鉴经验,针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以提出相应有效的法律防范路径。具体来说,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五部分:导言部分,采用数据分析的方式揭示了我国当前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并从银行自身、国家税收、信用体系、社会经济安全等方面阐述了银行不良资产存在的风险,并在上述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意义。第一章,主要以相关案例从企业信用问题、通道业务的出现、银行内控制度、法律法规等层面对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分类。第二章,从银行内控制度失效的角度分析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包括银行无独立的法人地位以及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参考了美国银行内部制度的治理经验,并从银行组织机构、经营管理等层面提出包括完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法律防范措施。第三章,从企业信用问题的角度分析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包括由于企业信用缺失导致的赖账、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出现,在借鉴美国、日本关于破产法设立的基础上,就充分利用破产相关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法律防范措施。第四章,从通道业务产生的角度分析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此部分以银信合作业务与过桥贷款为典型例子来分析通道业务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并主要就监管层面提出相应的法律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