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权益分配制度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yuw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科技成果是增强我国农业自主创新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我国农业实现创新驱动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其深层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合理的权益分配制度,以权益驱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法学视角,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权益分配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循着“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基本概念分析—理论支撑—经验借鉴—制度梳理和实施现状分析—制度完善—运行保障机制的行文思路,深入剖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中的重点问题。  首先,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法学中的利益平衡理论、宏观调控理论、以及经济学中合作博弈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理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制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构成与权益分配等概念进行系统阐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从比较法的视角探讨国外典型发达国家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的立法与实践。美、日、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立法与实践表明,健全的保障权益分配法律法规、合理的科技成果权属认定规则以及意思自治的利益分配原则能有效的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这能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制度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再次,通过梳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以湖北省为例,对权益分配制度实施现状进行考察,得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制度主要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和配套政策匮乏、科技成果归属认定原则过于单一、转化利益分配方式不健全、利益分内容不完善、协调与监督机制缺乏以及转化风险分担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最后,通过理论及实证的分析,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权益分配制度进行完善。为发挥权益分配制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作用,我国理应在遵循利益平衡原则、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相匹配原则以及尊重知识创造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及实践,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配套实施政策、完善农业科技成果产权归属制度、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分担与化解制度等方面来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制度。同时,通过构建长效内生机制、监督与协调机制及协同保障机制为权益分配制度良好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性措施,进而破除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其他文献
美国之音的涉华报道,从表面上看立场中立,但通过这些报道所构建的中国却是失实、负面的。在坚持新闻客观性的幌子下,美国媒体或精心包装,或以偏概全,尽管用词用语相对隐蔽和
江苏省吴江市,因其东邻上海,西濒太湖,南连浙江,北依苏州的独特地理优势,吸引了非常多的跨国企业来此建立研发中心和大型生产基地,全球第一大开关电源供应商——台达电子集团
派生诉讼正如其在英国的最早称呼“少数股东诉讼”一样,被认为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手段。鉴于我国一直存在股东权利保护不周的情况,法律界人士一直呼吁在我国建立派生诉
对真空开关的操动机构进行了论述,对影响真空灭弧室绝缘性能和灭弧能力的触头材料、触头结构、波纹管及屏蔽罩四大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真空开关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日本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使它具备了研制核武器的能力rn日本是东北亚的一个岛国,面积只有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亿多.rn战后,在美国的大力扶植下,特别是日本人自强不息
“挑战者”主战坦克用来追小偷rn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是英国的骄傲,在海湾战争中战果辉煌,在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军事打击行动中,又是英国地面部队的主力.在美军主力部队从
网络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划时代成果,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网络文化发展和建设热潮的到来,如何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有效地管理虚拟社会已经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合同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是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
近年来,日本部分史学家公开发表文章否认在二战期间日本曾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他们诡称,日本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是一种防备苏联进攻的防御性措施,日本在苏德战争中一直保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