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中,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RakRβ)基因转录降低与其异常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有关;体外转导外源RARβ基因的Tca8113细胞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finoic Acid,ATRA)处理14天,细胞凋亡率可达80.7%。本研究目的是在已有的体外研究基础上,观察RARβ基因联合维甲酸对荷口腔鳞癌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抗肿瘤机制。 方法:pSG5RARβ质粒转化JM109细菌,细菌扩增、抽提质粒;BamH-I、Sac-I双酶切鉴定。Tea8113细胞复苏后,用RPMI 1640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100μ/ml青霉素,100μ/ml链霉素),在37℃,5%CO2条件下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0.25%胰酶消化2-3分钟后,收集细胞。将1×107/ml密度的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双侧臀部皮下,每个部位接种细胞悬液0.2ml。2周后,将裸鼠分为3组,对照组6只、ATRA治疗组8只、RARβ+ATRA治疗组6只。取pSG5RARβ质粒45μg、脂质体Lipofectamine 75μl,用无血清PRMI 1640培养液稀释至500μl,充分混匀后室温放置30分钟,使之形成脂质体-DNA复合物,以无血清培养基稀释至2ml备用。于肿瘤接种后第二、三周末,取RARβ+ATRA组裸鼠,在无菌条件下,沿肿瘤周径每间隔120度选取一注射点,共三个注射点,缓慢向瘤内边退针边注射DNA-脂质体复合物,每点50μl,每只注射总量300μl;ATRA治疗组及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同样方法瘤内注射。自第二周末开始,ATRA治疗组和转RARβ基因组裸鼠以腰麻导管,管饲给予15mg/kg剂量的ATRA(以3mg/ml的浓度溶于消毒的 区A巴p基因联合维甲酸抗口腔鳞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超纯麻油),每天1次,每周5天,共4周。每4天观察记录肿瘤最大径 扫)和最大相交径(b)1次,肿瘤体积计算公式:V=(。/6)a.b‘;每周观察 记录动物一般情况。给药4周后处死动物,取部分肿瘤组织作常规病理 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取约lmm‘肿瘤组织,立即置h戊H醛 PBS固定液固定,脱水包埋、超薄切片,醛酸钠和柠檬酸铅双染色,透 射电镜观察,照相记录。取新鲜组织 5 Inln,机械法制备单细胞悬液,PI 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LysiS软件分析凋亡细胞比例。 结果:pSGSRAR 6质粒被 Sacl、BalnHI双酶切产生长约 1.4kb cDNA 片断,该片断大小与 RAR p CDNA相符。将 2 X 10’细胞接种于裸鼠双侧臀 部皮下,两周后 80%的裸鼠出现皮下肿瘤结节。对照组、ATRA、RAR D+ATRA 治疗组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41.4M‘,21.6M’,29.SM’。4周治疗结柬 时,三组平均体积分别为3111.ZM,1428.smm‘,653.9毗治疗后,各 组肿瘤平均体积分别增加 75.1,66.1和 ZI.9倍,经 SAS6.02版统计软 件分析,RAR p+ATRA治疗组平均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刃.0479人而ATRA与对照组间,两处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平 均瘤重分别为2.799、0.gig和0.579,经SAS6.02版统计软件分析,ATRA 和 RAR P+ATRA治疗组瘤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ATRA治疗组抑瘤率为 67.4%,RAR 6+ATRA治 疗组抑瘤率为79.6%。肉眼观,肿瘤剖面呈鱼肉状,中央有坏死,组织 质脆;镜下见肿瘤细胞呈不均一圆形,核浆比例大,核染色深,对照组细 胞增生旺盛,核分裂相较多;ATRA和 RAR 6+ATRA治疗组细胞核分裂相对 少见;ATRA处理组可见部分细胞核固缩;RAR p+ATM治疗组有较多细胞 出现核固缩,呈片状分布,偶见细胞片状坏死。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结 果表明,对照组肿瘤细胞平均凋亡率为 6.3%,ATRA组和 RAR 6 +ATRA组 凋亡率分别为16.4%和16.6$。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明显增高 Q狈.05人但两处理组差别不明显。透射电镜形态观察,肿瘤细胞呈多 角形,核大,核仁多,分裂相较多,凋亡细胞极少。ATRA治疗组可见散 2 RAR p基因联合维甲酸抗口腔鳞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在较多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皱缩,变小、变圆,染色质固缩、边聚, 细胞浆浓缩。转基因组组织可见较多凋亡细胞,呈散在分布。 结论:1、全反式维甲酸是治疗口腔鳞癌有希望的药物,15吧/kg乃 的ATRA治疗4周,对荷口腔鳞癌裸鼠体内抑瘤率达67.4%。 2、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