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和保障粮食流通产业的平稳发展。粮食物流的成本和效率关系着资源的利用、粮食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福建省的耕地面积稀少,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和产量不断下降,粮食供需缺口逐年增大,长期依靠购入省外粮食满足供需的平衡,是我国的粮食主销区。对福建省而言,发展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产业,对促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保障粮食流通渠道的通畅,改善粮食储运条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中指出要提高省外粮食购入的水路运输的比例。水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的优势在于它的低成本,合理规划粮食物流的水路运输对粮食物流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港口作为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转换的节点,发挥着粮食的装卸、仓储等功能,因此构建高效畅通的港口粮食物流集疏运网络是粮食物流水路运输规划的关键。本文以福建港口粮食物流集疏运网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粮食物流和港口集疏运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梳理总结相关理论。在理论分析和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对福建港口粮食物流集疏运网络的结构现状进行详尽的定量分析,包括福建粮食产销情况、供应地和需求地情况、港口现状和运输方式的现状等,指出目前集疏运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针对福建港口粮食物流集疏运网络现存的不足,从线路和节点两个层面出发解决相应的问题。在线路层面,物流环节的费用反映着社会资源的消耗,本文从充分利用运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以物流各环节的总费用最低为目标,对福建港口粮食物流集疏运网络线路进行建模对其改进,运用GAMS软件对模型求解。模型结果确定了物流成本最低情况下的集疏运线路,合理地分配粮食的流量和流向,同时规范节点的布局。在节点层面,以提高集疏运网络的效率为目标,主要针对港口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为应对吞吐量持续上升带来的压力,在线路改进模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港口定位、设施设备、疏运方式和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