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野中的秦地小说——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近十余年来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课题。本论文从三秦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它对秦地作家小说发生的影响。因着对三秦文化和文学独特性的认识,我们将三秦文化划分为陕北高原文化板块、关中平原文化板块以及陕南山地文化板块,分别选取代表性的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探讨不同文化板块所蕴涵的内容,作家在不同文化板块中受到的影响以及表现在作品中的个性。 本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语,一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分为两节,第一节谈秦地文化场中的文学精神,第二节是对三秦地域文化视野的小说研究,以及本文的写作思路的简括介绍。论文的第一章讨论陕北高原文化对路遥小说创作的影响,从“黄土地上执拗的‘紫色灵魂”’与“高亢悲凉的‘信天游’中的情与爱”两个方面展开,将重点放在作品阐释上。第二章主要是对小说《白鹿原》的文本解析,从“‘仁义之原’上的悲喜剧”和“出走与回归——一种对家的复杂感情”两个方面,展开探究陈忠实小说中表现出的关中平原的文化底蕴。第三章分析了陕南山地文化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影响。贾平凹作为重要的当代作家,我们力图从他“互渗:多元文化聚合而成的商州世界"和“反思:从商州文化走向中国文化”两个方面,探询陕南山地文化与他个人文化心理、文化气质深层的契合面。在论文的结语部分,将对三秦文化环境中小说创作的缺失进行简略的评述。
其他文献
本文将莫言作品中家族人种退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莫言作品中家族人种退化的文本表现分析以及对退化的原因和文学传统的追溯,探索正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戕害,以及莫言
该文运用元音格局研究理念、语音实验的方法研究九大方言区40个方言点的元音格局(一级元音),考察其元音的定位系统、内部变体及整体的层级关系。具体内容包括各方言点一级元音
在无名氏的小说创作中,诗化与哲理相互交融。基于对生命自由的独特理解,无名氏在小说创作上走了一条“唯美”的艺术表现道路,为人们构筑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审美世界。生命终极意义
本文是对白先勇《台北人》和《孽子》这两部小说的一个比较阅读,重点是两小说对“台北”的不同叙述,即对台北城与人的叙述,论述企图呈现出白先勇对台北逐渐认同的过程。 绪论
对乌托邦的研究,前人已有太多研究论述,其中虽然褒贬不一,但平时提起时总是不乏那么一种“空想、不现实”的意思。追其由来,可能来自于莫尔的《乌托邦》中海市蜃楼的追求和世外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