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疏水改性—分散剂优化探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p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主要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协同控制的新阶段,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环境中PM2.5及O3形成的关键前驱体。因此VOCs污染的控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末端治理控制措施对工业源排放的VOCs废气治理十分重要,其中吸附是目前治理VOCs废气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吸附材料则成为其关键。分子筛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受其亲水性影响,在高湿度条件下治理有机废气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分子筛的疏水改性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之一,液相沉积法(CLD)虽已在接枝改性中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中对分散剂的选择研究甚少。基于该问题,本文通过CLD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分别对ZSM-5和Na Y型分子筛进行疏水改性,探究使用不同极性分散剂(甲苯、无水乙醇)时,不同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原料配比对改性后分子筛疏水性的影响;用SEM、FTIR、XRD、氮气吸脱附、水的接触角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从微观结构和吸附性能上探究分散剂对分子筛改性结果的影响;测试改性分子筛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对甲苯及乙酸乙酯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对再生手段、再生温度等方面的探究,评价其重复使用率、确定再生条件,再用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实验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可将有机基团-Si(CH33接枝到ZSM-5分子筛,显著提高其疏水性,且改性效果因为相似相溶原则与动力学直径的关系明显优于以甲苯为分散剂的样品。改性温度为40℃,改性时间控制在24 h,原料配比为ZSM-5(g):无水乙醇(m L):硅烷偶联剂(m L)=1:10:0.4时,改性效果最佳,其静态水吸附率可低至1.13%。评价改性前后ZSM-5分子筛在不同湿度下对甲苯和乙酸乙酯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下无水乙醇为分散剂改性的ZSM-5-E0在90%湿度下对甲苯的饱和吸附量可达到81.9 mg/g,接近甲苯为分散剂改性的ZSM-5-T0的3倍。通过动态吸附实验,以无水乙醇为分散剂的ZSM-5-E对甲苯以及乙酸乙酯的动态饱和吸附量要优于以甲苯为分散剂的ZSM-5-T,且对乙酸乙酯的吸附量大于甲苯。因为乙酸乙酯分子质量小,空间位阻小,有效吸附比表面积和孔容大,可快速进入分子筛微孔中完成吸附过程,导致吸附速率快并且饱和吸附量大;且乙酸乙酯极性较甲苯大,分子间相互作用更强,更容易被分子筛捕捉,表现为较高的吸附性。疏水改性后均实现了很好的机械稳定性及热稳定性。本文分别使用热空气脱附、真空热脱附,考察优选出的ZSM-5-E0在不同温度下的循环吸-脱附再生性能,在相同温度下,真空热脱附的再生效率约为热空气脱附的1.3倍。
其他文献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历经50余年的勘探发现了多个气藏和含气构造,但其储层分布和成藏规律复杂,天然气来源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本论文以川西北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成果,对雷口坡组野外露头和岩心样品进行岩石学、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雷口坡组沉积相和生烃潜力。根据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岩心观察及室内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北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发育有3种沉积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
香椿(Toona sinensis)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End1.)Roem)植物,是原产我国的重要经济树种,具有食用、药用、材用等多种利用价值。本文以五年生矮化香椿为研究对象,采取了谷壳覆盖、木屑覆盖、稻草覆盖三种地表覆盖措施,无覆盖做对照组,通过观测香椿萌芽及生长状况,测定椿芽营养成分、叶片光合参数、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系统地分析了多项指标的差异,综合评价不同覆盖
注水开发技术是我国油田开发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提高原油产量、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的方法,是通过注入水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驱使原油流动被采出的过程。在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原油、储层以及水带入的物质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原油组分的变化。为了揭示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组分的地球化学响应及其蚀变机制,利用内标法对比分析不同注水开发时期的曲堤油田12 口井井口原油,研究原油饱和烃、芳烃化合物含量及其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
新疆地处季节性冻土区,由于常年干旱缺水,修建了诸多用于灌区和水电站发电的引水渠道。这些渠道中有一类冬季输水渠道,此种渠道在冬季继续为电站或城市供水。受渠内水影响,此类渠道基土含水率一般高于冬季停水渠道,因此,冻胀破坏也比冬季停水渠道更为剧烈。本文在阅读与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冬季输水渠道冻胀机理、破坏特征、防护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包括以下几点:(1)依据有限元
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挖填方工程规模巨大。在多山地区公路建设中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挖方弃料作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其所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又多属于山溪性河流,河道来流流量较小、泥沙含量较高,有时出现水少沙多的现象,形成了不同于内地其他地区河流水沙特性。只要从河流中引水,泥沙问题不可避免,特别在新疆多沙河流上显得异常突出,引水枢纽能否发挥其应有功能,取水水量、取水水质能否达到要求等问题,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河流中泥沙的处理是否得当。只有充分掌握和认识引水枢纽泥沙输移规律,才能在引水枢纽结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全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在实际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由于事故车辆现场易破坏和运动轨迹难以测量,要想以此条件较为准确的对车辆的碰撞事故进行再现分析并获取碰撞前的车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通过计算事故车辆的塑性变形能来获取车速是一种重要方法。但是传统的计算事故车辆塑性变形能的方法有着变形数据测量上工作量大;测量数据仅限于二维数据;计算过程中刚度不再改变等局限性。
军队是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基础,是国家外交活动的坚强后盾,其作用和地位毋庸置疑,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退役军官的安置工作。进入新世纪,我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多项涉及退役军官安置
目前抗生素滥用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的损害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日益突出,这种情况迫使研究人员不断寻找可以替代抗生素的物质。防御素在替代抗生素方面拥有无限潜能,是一类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天然免疫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β-防御素是防御素家族中分布最广的一类防御素,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禽类和鱼类体内,而绵羊β-防御素-1(sheep beta defens
严重污染的环境和日益紧缺的能源严重限制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愈加重视寻找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缓解环境问题。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风具有间断性和波动性导致风电机组的发出的功率也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的特性。因此,研究风电场接入电网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PSASP)对风电场接入河口区电网的实例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在该程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