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建立表达α7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研究α7和Aβ1-42在体内和体外的关系,初步探讨α7在Alzheimer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反映AD患者α7变化的指标,为AD的实验室检查提供一种新的手段。第一部分应用PCR方法,以胎脑cDNA为模板,扩增出编码α7的全长cDNA序列,经克隆、测序鉴定后,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NASS-CMV-α7-Neo和体外合成质粒5’-UTR-α7-pSP64polyA,在H4细胞中表达α7并在体外合成有活性的α7,在此基础上,在细胞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观察α7和Aβ1-42的结合。结果显示:体外合成的活性α7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β1-42进行牢固的结合;α7在H4细胞中有高效、稳定的表达,但表达部位主要在细胞内,不适合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在克隆过程中还发现脑内除α7外,尚存在α7的两种可变剪接(外显子4缺失和外显子4、5缺失两种)。第二部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α7在3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AD患者脑中的表达及与Aβ1-42的关系。抗α7和抗Aβ1-42分别染色结果发现:AD脑中有α7的异常沉积,其沉积部位与Aβ1-42形成的老年斑的沉积部位一致,主要发生在海马和颞叶皮层,绝大部分在细胞外,偶尔在细胞内,其沉积方式从形态来看主要存在于老年斑中。抗α7和抗Aβ1-42共同染色进一步显示:α7和 Aβ1-42共同沉积于AD脑的老年斑中。根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α7和Aβ1-42不仅能在体外紧密结合,还能在AD患者脑中结合。我们推测,α7和Aβ1-42的结合可能使受体遭受破坏或阻滞,也可能造成α7介导的胆碱能神经元的死亡,从而影响认知和记忆。因此,α7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第三部分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AD患者和27例对照组老年人周围血α7和duplicate α7(α7另一家族成员)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不能测出周围血α7 mRNA的表达,但能测出其外显子4缺失的可变剪接形式,同时,也能测出duplicate α7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AD组的α7 mRNA(外显子4缺失)水平降低,duplicate α7 mRNA水平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我们在第三部分观察到的结果,虽样本量不大,且未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验证,但仍有望为AD的实验室检查提供一种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