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投债是我国当前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为规避法律上的限制而发明的一种替代性融资方式,是中国现阶段特有的金融创新。作为我国现行经济环境和财政体制框架下市政债的一种变通形式,城投债的发行确实也较好地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资金缺位问题。然而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城投债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并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深入研究城投债对于规范发展城投债,深化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改革,加快城市建设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现阶段我国学者对财政体制和市政债券的研究颇多,但绝大部分集中于通过国外经验的介绍、对比和对国内地方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而提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必要性,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但对我国现阶段所产生的特殊的“准市政债”——城投债着墨不多,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以城投债成因、运行现状和未来发展为线索对其进行研究,以期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框架。本文以“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城投债”为主要脉络,对城投债的产生机理、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首先论述分析了城投债的产生机理,并界定了城投债的准市政债性质。随后,运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投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证与剖析,认为城投债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与分税制改革不彻底以及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不完善有关,也与城投债目前运行模式不合理有关。但本文认为,城投债这种将财政融资与金融投资有机结合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符合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趋势,其利大于弊。因此,提出对城投债应当采取“宜疏不宜堵”的政策,规范发展;待条件比较成熟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制度条件成熟后,再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市政债券,逐步过渡到城投债与地方政府直接发债并存的模式这一总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相关具体建议。最后,本文在总结研究内容和不足的基础上,对以后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做出了后续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