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修饰在热介导的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周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涉及发育、衰老、非生物压力适应、病原体侵染等多个方面,它一直是基础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动物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为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和细胞坏死。三种不同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存在明显的细胞学和生理生化差异,并且不同类型过程的分子信号通路之间是相互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在植物中,目前对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的分类并不十分清晰,因为各个程序性细胞死亡案例的分子调控网络之间差异性很大。因此,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案例的调控网络研究可以为区分不同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提供依据。染色质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可以通过对染色质结构的调控来调节基因表达。在很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染色质调控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分化、生殖细胞的形成、种子萌发、植物逆境反应等。尽管如此,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染色质修饰研究至今还是寥寥无几。对细胞周期和热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染色质修饰的功能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各种染色质修饰或者染色质修饰酶的功能多样性,而且还能加深人们对细胞周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分子调控网络的理解。本论文主要以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细胞周期和热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网络、表观修饰调控、rDNA调控,试图揭示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染色质修饰的功能。本论文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热压力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组蛋白修饰调控我们使用DNA ladder和TUNEL实验检测到热压力诱导玉米幼苗叶片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活性氧分子含量和相关酶酶活检测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分子和活性氧相关酶酶活升高,特别是热压力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超氧负离子含量和活性氧相关酶酶活明显升高。活性氧分子积累通常会导致膜系统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显示,活性氧分子造成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另外,蛋白免疫印迹和荧光免疫染色结果表明,在热压力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基因组水平组蛋白H3K9、H4K5、H3乙酰化升高,组蛋白H3K4二甲基化不变,组蛋白H3K9二甲基化降低,同时伴随着染色质脱浓缩。为了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组蛋白修饰变化和活性氧分子积累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低浓度表观修饰抑制剂处理玉米幼苗,观察玉米幼苗叶片细胞的生理生化和表观修饰变化。我们使用了两个组蛋白磷酸化抑制剂H89和AT13148,两个DNA甲基化抑制剂5-AC和RG108,两个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TSA和CUDC-101。结果显示,这些低浓度表观修饰抑制剂可以导致基因组水平组蛋白H4K5乙酰化升高,并且玉米幼苗叶片细胞阻滞在有丝分裂早前期。进一步的活性氧分子含量和活性氧相关酶酶活检测结果表明,低浓度表观修饰抑制剂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过程中细胞内氧压升高,于是我们以这个细胞周期阻滞现象为模型研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表观修饰变化之间的关系。抗氧化剂硫脲可以缓解低浓度表观修饰抑制剂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过程,这说明活性氧分子调控这些细胞周期阻滞过程并且表观修饰变化调节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由于低浓度表观修饰抑制剂只导致基因组水平组蛋白H4K5乙酰化升高,所以我们使用高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来更好地模拟基因组水平组蛋白高乙酰化状态。高浓度TSA可以导致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这说明热压力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很可能是组蛋白修饰变化调节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为了研究热压力诱导的玉米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观修饰调控,我们使用定量实时PCR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基因表达和启动子区域组蛋白修饰情况。定量实时PCR实验表明,热压力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抑凋亡基因hexokinase表达量降低,促凋亡基因metacaspase type Ⅱ和putative metacaspase表达量升高;同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GCN5和HAT-B表达量升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DAC101表达量降低。进一步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组蛋白修饰在hexokinase和putative metacaspase基因表达中起调控作用。2.热压力下的45S rDNA表观修饰调控我们使用荧光免疫染色检测到热压力下玉米幼苗叶片细胞核仁裂解的现象,核仁裂解的细胞比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为了研究热压力下核仁裂解的功能,我们使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45S rDNA在热压力下的变化。荧光原位杂交的结果显示,在热处理1天时45S rDNA脱浓缩细胞比例高于未处理组,在热处理2天和3天时45S rDNA脱浓缩细胞比例与未处理组没有差异,在热处理6天时45S rDNA脱浓缩细胞比例又明显高于未处理组。热压力下核仁和45S rDNA的变化不一样,这说明它们在热压力下的功能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45S rDNA在热压力下的功能,我们使用定量实时PCR实验检测45S rDNA的转录情况。定量实时PCR结果表明,在热处理1天时45S rDNA的ETS和18S区域转录量都明显高于未处理组,这说明热压力激活45S rDNA转录;在热处理2天和3天时45S rDNA的ETS和18S区域转录量都略高于未处理组,这说明热压力没有明显激活45S rDNA转录;在热处理4天后45S rDNA的ETS区域转录量远远高于未处理组,而45S rDNA的18S区域转录量只是略高于未处理组,这说明热压力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45SrDNA转录起始激活并且转录延伸受到抑制。45S rDNA转录情况在热压力过程中快速变化,这说明45S rDNA在热压力下受到不同形式的调控。为了研究表观修饰在45S rDNA转录调控中的功能,我们使用质谱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45S rDNA转录变化过程中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变化情况。45S rDNA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结果显示,热压力下该区域各个位点的DNA甲基化情况没有明显变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组蛋白修饰在45S rDNA转录起始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而与热压力诱导的玉米幼苗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45S rDNA转录延伸抑制没有直接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航天遥感图像已经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资源普查、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以及军事侦察等多个领域,在国民生产生活、国防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像处理技术是推动航天遥感迅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提高遥感数据有效性和可解译性的有效手段,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文章对涉及航天遥感图像去除冗余数据的若干算法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减少遥感数据量的压
互操作性,关联要因多维,约束情景复杂。对业务系统的互操作能力实施准确的分析与度量是一个挑战性难题,但却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互操作性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互操作性的定义、数据层的互操作性以及元数据层的互操作性,而模型层的部分语义互操作以及互操作能力度量仍具有较大的创新研究空间。业界存在多种业务模型,模型的定义、描述、结构、功能以及支持工具都存在差异;同时,对于互操作性的研究,业界主要关注于同构模型的语
本文研究运算器抵御硬件故障注入攻击的结构,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研究密码协处理器的关键部件大素数模算术运算器的可检测硬件注入攻击的ASIC结构设计问题,并对相应的结构做了性能优化.大数模算术器件是许多公钥密码算法(如RSA和ECC)的核心部件,也是其中最耗时的部件.一直以来,大数模运算的快速实现和安全性是密码学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其中,大数模运算的快速实现有相当详尽的研究,研究者们开发了大量的技术和算法
在线协作编辑系统已然成为互联网个人用户和其他网站获取信息资料的-个重要来源,对此类信息源的参考和引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并且这一趋势还在迅速而广泛地传播着。然而,由于在线协作编辑系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中的信息的生成模式是动态而善变的,因此很容易受到用户编辑行为的影响而降低其信息可靠性。考虑到在线协作编辑系统的信息质量和用户的编辑行为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用户行为模式
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服务产业呈爆炸式增长,数据服务的规模在各应用领域内呈指数上扬。面对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服务需要向低成本、高性能和大容量的云计算平台服务模式发展。而将数据服务置于云环境下,交由云服务提供商管理,服务数据存储在用户不可控的云端,其安全性便成为人们首要关心的问题。因此,对云环境下数据服务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和总结云环境安全现状的基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SAR系统投入运行,高分辨率SAR数据资源日益丰富。高分辨率SAR影像中建筑等大型人工地物的细节清晰可见。但是,由于SAR传感器独有的侧视成像机理,城市场景下高分辨率SAR图像中的建筑物往往互相遮挡,引起了明显的多次散射、叠掩等现象,导致地物目标解译难度加大。SAR层析成像作为一种真正的三维技术,可以估算叠掩在同一像元内的多个散射体目标,实现对沿高程向分布散射体的直接测量,获得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可控环境下的人脸识别取得了满意的识别效果。然而,非可控环境下的各种干扰因素会严重地影响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指标。这些干扰因素来自于不同方面,既有信号层面上的数据获取问题,也有特征层面上的特征提取问题,同时还与核心识别算法的泛化性相关。因此,非可控环境下的人脸识别研究成为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研究
本文研究的是波动方程非一致网格数值模拟中的界面条件问题。波动方程是一类重要的动力学方程,其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声学,弹性力学,电磁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实际中,随着精度和现实的需要,多种尺度的耦合的模型才能很好的刻画真实的物理现象。作为广义的多尺度方法,自适应的非一致网格也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在多尺度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耦合不同尺度,精度下的模型,这类研究主要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类耦合界面
关于以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为典型特例的带耗散项的流体力学方程组定解问题基本波(例如粘性激波、稀疏波、接触间断和边界层解等)的非线性稳定性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偏微分方程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关于这一问题,在小初值扰动情形下的相关结果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对于大初始扰动情形的情形,相应的结论还不多见。本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在大初始扰动下几类可压缩Navier-Stokes型的方程组定解问题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