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提高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上升为社会共识。《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彰显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在督促教学质量改进及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我国教育部从2011年起每年规定高等院校提交自身《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然而各高校所交报告不仅没能很好反映本科教学质量,也未回应社会公众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期许。基于此,本文就这一现实问题展开,对充分发挥《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在高校教学质量以及公众认知方面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对全国“985”高校和在陕八所高校近2—3年的《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对比发现其共同存在对质量报告的服务对象定位不清;未能很好反应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多正面描写少负面自省,缺少客观等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报告的撰写缺乏内驱力;思想观念的局限性;撰写时间的限制等。其次将《加州大学2013年度责任报告》文本与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合理的报告体系。主要包括:学校的使命和目标、本科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学习效果、特色发展、问题与展望等指标。最后,就体系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对策建议,具体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性支持,高校自身的态度重视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