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普通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聋、盲、培智),但是并没有颁布随班就读的课程,也没对随班就读到底适用哪种课程做出说明。这就造成随班就读学生课程的确立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随班就读的质量。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在现阶段最主要可以做的就是确定随班就读的课程。本研究在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对普通学校课程做出适当的调整是目前确定随班就读课程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随班就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国内外的融合教育的课程,确定大部分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在普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形成随班就读的课程。因此,确定本研究内容主要是分析课程调整的标准,根据确定的标准对小学初段的语文、数学课程进行调整,形成随班就读的课程。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分析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学校随班就读课程调整情况的调查和对大量的课程调整标准作比较和分析,形成本次课程调整的标准。依据此标准对小学初段的语文、数学课程进行调整。在调整后进行课程的试用和征求基层老师的意见,不断地修正课程。第四部分主要是总结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获得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以及以后可以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等。通过本研究,确定了对随班就读课程调整标准,以便于以后老师可以调整中段和高段的随班就读的课程。同时,形成了一套小学初段的随班就读调整后的课程,让临床老师可以评估学生的能力,展开教学,形成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份完整的试用评估课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也可以给老师提供示范和参考。这一工作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践意义。由于时间和人力方面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调整后的课程作进一步修改、调整,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做试用,形成范例等。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