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雄性不育的研究对于番茄育种极其重要。本研究从保加利亚引入了含雄性不育基因ps-2的品系CMC,从中选出稳定品系383作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在北京地区雄性不育性状表现优良。另外,含有ps-2基因的品系较易获得100%不育后代,其F1代育性正常,杂种可以用于生产。为了加快该不育的利用,本研究利用RFLP和CAPS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定位研究,且用于辅助选育。本研究首先选用了四个探针及17种酶进行RFLP杂交,获得了CT269B探针与三个限制性酶包括TaqI,DraI和HindIII等,它们的组合可以在父母本及F1代间产生多态性。利用番茄连锁图谱设计的CAPS引物,对其父母本进行了筛选,从中获得了三对引物包括Tg506 (5’>cgcctgtgacctgtcctaa<3’/5’>ctgaaatggccaaagttgt<3’),Tg652(5’>atggccaaacaattgaacc<3’/5’>tgcatgccatgacttctca<3’),Tg516(5’>caaaaggctaggccaggaat <3’/ 5’>ggcacttcgcaaaactgaat <3’),扩增后,它们可以在父母本间产生多态性。其中对Tg652利用F2代分离群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标记与ps-2雄性不育连锁,连锁距离是13.75cM。另外,在实验过程中还成功转化了四个质粒到大肠杆菌中,且对CAPS标记的稳定性进行了探索,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