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bon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门诊无痛人流患者100例,年龄18~40岁,停经时间41~50d,ASA分级Ⅰ~Ⅱ级,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病史、精神系统疾病和癫痫病史,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组(F组),消毒前1分钟先静注芬太尼1ug/kg;观察组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TCI组(K组),消毒前1分钟先静注氯胺酮0.2 mg/kg,两组都采用丙泊酚效应室靶控输注,初始靶浓度设为5ug/ml,消毒时开始TCI,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扩张宫颈结束时停止给药,若病人术中有明显体动,影响手术操作,追加丙泊酚靶浓度1ug/ml。记录患者开始静注药物时(T1)、意识消失时(T2)、清宫时(T3)、苏醒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02);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准确定向时间;起效和苏醒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丙泊酚的总用量;术中知晓、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双盲法评价麻醉效果、丙泊酚注射痛的程度、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与基础值(T1)比较:F组T2-T4时点的SBP、DBP明显降低(P<0.01);T3(P<0.05)、T4(P<0.01)时点的HR降低。K组T2时点的SBP、DBP明显降低(P<0.01);T4时点DBP降低(P<0.05)。两组T2-T4时点的Sp02明显降低(P<0.01)。  3.与F组比较:K组T2时点的SBP(P<0.05)、DBP(P<0.01)高于F组;T2-T4时点Sp02高于F组(T2、T4时点P<0.01,T3时点P<0.05)。  4.两组在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准确定向时间、起效和苏醒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病人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98%,术后镇痛效果优良率均为100%。  6.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及程度K组均低于F组(P<0.05)。  结论:  1.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术比较具有同样优良的麻醉效果,并且不延长病人的苏醒时间和准确定向时间,也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2.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术比较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脉搏氧饱和度影响更轻,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及程度都更低。  3.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人物为切入点分析了两部作品中的状元与弃妇形象异同,然后就其一夫二妻的人物关系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就团圆的结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出的结论是两部作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