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动物园》中的异化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寓言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美国戏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作品《玻璃动物园》的异化主题. 第一章首先对田纳西·威廉斯做了简单介绍,其次调查并归纳了以往对本剧的研究情况,从中得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及原创性. 第二章从文学作品中的异化主题入手,简单介绍了异化的含义,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异化主题在二十世纪的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工业社会下人性被物质扭曲,人作为人的本质开始丧失. 第三章从异化角度切入作品,对《玻璃动物园》中的异化现象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在大萧条时期的温格菲尔德一家首先已经与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他们不能进行自己向往的创造性劳动,被外在的工作控制,并且不能摆脱动物式的本能需求.其次,作为一部反应社会现实的作品,作品没有仅仅局限于表现温格菲尔德一家的自我异化现象.社会群体的异化也引起了作者的关注,在作品中,作者对父子关系的异化,夫妻之间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物化都作了分析.最后,同许多作家一样,田纳西对时间对人们产生的痛苦也作了反映.时间成了与这一家人对立的事物,他们不能忘记过去,无法面对现实,同样不拥有未来.不能与现实融合,成为了一家人在社会中异化的具体表现. 第四章对《玻璃动物园》的戏剧手法作了分析.不同于以往对田纳西戏剧手法的研究,作者并没有对田纳西戏剧的诗化艺术进行分析.而是在异化主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剧的戏剧手法是如何更好的烘托主题.本章对剧本中角色的多重身份,情节的破碎性,以及有距离感的表演三方面进行分析,证明了这些戏剧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的突出主题并且使观众更好的领略到本剧的异化主题. 正如本剧的题目《玻璃动物园》的暗示:工业社会中,人们已经难以保持人作为人的本质.此时的人们脆弱敏感,仅为满足本能欲望的动物;没有自由,就像在动物园中一样,没有选择的权利,不能拥有自由,彼此不能够相互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能用金钱来衡量. 通过对本剧中异化人物和异化现象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玻璃动物园》中的异化主题.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进入二战后学者们所谓的“丰裕社会”,亦“消费社会”。这是一个物品高度丰富的社会,面对着日常生活中大量充斥的大众文化产品,人们潜移默化中受到物的影响和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而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文本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网中选取差评作为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生倾心并致力于实现小说的直接性。直接性是指呈现一个直接的场景,让人类的场景得到
人类每天都在创造和解读文学作品。但我们是如何从认知的角度来建构和分析文学作品似乎仍是一个难题。由Fauconnier和Turner首先提出的概念整合(复合空间理论)模型给我们提供
尤多拉?韦尔蒂(Eudora Welty, 1909-2001)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成长于现代意识浓厚的“新南方”。她从南方传统文化和现代主义运动中吸取养分和原料。作为“南方
导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导语的翻译也是整个新闻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一些学者已经着手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对翻译的操作过程和技巧问题提出了宝贵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