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业求助影响因素的初探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ky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求助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也是一种克服学习困难、促进掌握的自我调控策略。但并非所有求助行为都能促进学习。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也并非所有学生、在所有场合都积极寻求帮助。儿童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渴望学习,为什么有很多孩子会成为消极的学习者呢?本研究试图从成就目标、学业水平、同伴关系及能力知觉等方面来探讨影响学生学业求助的因素以及如何帮助这些儿童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我们的研究采取情境实验法和问卷法,对213名小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将测量结果通过Spss12.0进行处理,得出以下结果:(1)情境目标、个人成就目标对真实求助行为有显著影响。在真实情境下,掌握定向的情境目标对工具性求助行为有促进作用,成绩定向的情境目标对工具性求助行为产生负面效应。个人掌握目标的儿童倾向工具性求助,个人成绩目标的儿童倾向执行性求助。持个人掌握目标的儿童处于掌握情境,最愿意作工具性求助。(2)学业水平对真实求助行为和假设情境求助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真实情境条件下,高学业水平儿童比中等或低学业水平儿童更倾向工具性求助,学业水平是个人成就目标和真实求助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在假设情境条件下,低水平儿童较多表现出回避求助的意愿。(3)同伴关系对真实求助行为和假设求助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真实情境条件下,高接纳组中高水平或低水平儿童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均多于中等水平儿童。高拒绝组儿童比一般组的儿童有更多的执行性求助意愿和行为。(4)能力知觉对真实求助行为和假设情境求助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真实或假设情境条件下,高能力知觉儿童均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求助倾向,而低能力知觉儿童,则较多采取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本研究支持脆弱性假说。(5)真实求助行为和假设情境求助意愿的年级、性别特征三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有更多的工县性求助行为,且更愿意向老师做工具性求助;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
其他文献
功利性判断是一种基于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判断。近年来,研究文化因素对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就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这对文化变量而言,尽管已有研究
方案试图通过技术手段使建筑成为像植物样沐浴在阳光下的生命体:利用太阳能及其他能源来满足其自身运转,又下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以此为创作出发点,通过对建筑各部疗构件及室
虚拟学习共同体已成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通过交互对话获得自身发展和集体智慧不断生成的理想学习环境,在创造新的学习文化以及促进绿色学习、终身学习方面具有良好的教育
有学者指出:道德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要求我们通过教学活
期刊
本文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慨念设计为例,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构思理念、场地设计以及环境氛围的创造进行了探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将快速增长。由于国家公共财政支持高等教育
通过分析1Cr5Mo钢的焊接性,介绍了当前应用于该钢种的三种不同的焊接工艺方法.通过比较三种焊接工艺方法所获得焊接接头性能差异和特点,提出在具备焊后热处理条件和大规模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