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uandianzhu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关于人的发展、人格形成等理论,对马克思现代性独立人格理想的形成及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挖掘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本价值;并立足于当前现实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进行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现代独立人格的建构,为人寻找安身立命的意义之途提供借鉴。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释了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本文研究的特色主要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即:现代西方对独立人格的理性建构、马克思现代性独立人格理想的内涵、构建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现代独立人格。第二部分,独立人格发展的现代困境及理性之思。首先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为视角对现代性独立人格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接着阐释了现代性社会独立人格发展困境的表现及原因;最后论述了西方的自由主义者、国家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独立人格的现代困境进行了理性之思。自由主义者倡导理性与自由,国家主义者将自由定在法和国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人道理想的重建,以期实现真正的人格独立。第三部分,马克思现代性独立人格理想的形成及内涵。马克思的现代性独立人格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当中,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自由性、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构成了马克思的现代性独立人格思想,它要求作为主体的人既不迷信任何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任何政治力量,能动地运用理论和实践的方式把握客体、改造客体,以实现人的目的,同时使主体本身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第四部分,构建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现代独立人格。马克思的现代性独立人格思想为我们描绘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发展状态,那么如何将理想性转化为现实,笔者认为首先需要确立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实现由传统依附人格向现代独立人格转型;其次要革新文化教育体系,树立全人教育的观念,转变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模式,确立创新至上的教育理念;最后要完善和健全现代性独立人格的社会塑造体制和塑造机制,主要是完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现代民主法制体制、完善符合人格发展规律的文化塑造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科学技术有了巨大的变化。鲜明的大科学时代浪潮,将科技工作者推到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前沿。然而,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相比,科技伦理的建设却相对滞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发展迅速,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棉花研究,二倍体和四倍体棉花基因组测序陆续完成,棉花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关联分析相继涌现,大
两汉之际,佛教便与中国固有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历代皆有会通易佛的文献。明清时期,易学与佛学都经历过兴衰,此时易佛会通的作品较之前代更为成熟,智旭的《周易禅解》将佛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