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PEO静电纺丝制备阶层式多孔二氧化钛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孔二氧化钛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制备方法获得较快发展,例如“自上而下”的模板方式和“自下而上”的自组装方式,但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获得“贯穿”、“可控”、“阶层式”和“高强度”多孔二氧化钛材料的有效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上述两种策略进行有机结合,即:采用“自上而下”的静电纺丝构建来自纺丝纤维之间的微米孔,利用“自下而上”的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或高分子共混物相分离)构建每根纤维内部的纳米孔,成功制备了结构新颖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基于该纤维的无纺布表现出如下特性:第一,阶层式贯穿多孔存在导致的高比表面积(如雪茄状结构对应的比表面积为384m2/g);第二,二氧化钛纤维特殊结构赋予的自支撑特性;第三,在锂离子电池和乙醛降解中表现出的良好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通过实验条件(如纺丝参数和溶液组成等)的调节,实现了对无纺布结构(包括纤维之间以及纤维内部)的全面控制。本论文主要借助电镜(SEM和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小角X光散射(SAXS)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经纺丝——退火——煅烧所制得二氧化钛纤维的结构和形成机理,并探究了其力学、电化学以及光催化等方面的性能。  1.PS/PEO二元体系纺丝条件的探索:以临界组成(质量比为50/50)的PS/PEO共混体系为例,通过控制纺丝电压、纺丝射流、溶液浓度等静电纺丝参数,研究了纺丝条件与高分子纤维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所得PS/PEO复合纤维中,其内部主要是PS富集相,而外部主要是PEO富集相;  2.PS/PEO/TTIP纺丝制备TiO2纳米纤维:以上述结果为基础,采用PS/PEO/TTIP(异丙醇钛,二氧化钛前驱体)三元体系,通过静电纺丝成功制备中空TiO2纳米纤维;DSC结果显示,引入的TTIP选择性地分散在PEO相,高分子/TTIP复合纤维经高温煅烧,PS相和PEO相被去除,同时,TTIP转变为TiO2,由此形成了具有中空结构的TiO2纳米纤维;由这些纤维构成的无纺布能够自支撑,并在乙醛降解中显示了较好的紫外光催化能力;  3.PS-b-PEO/TTIP纺丝制备TiO2纳米纤维:通过结合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和静电纺丝技术,我们成功制备出一种新颖的带有外壳和内部连续孔隙的雪茄状TiO2纳米纤维;基于这种纤维的无纺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力学性能,并在锂离子电池中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4.雪茄状TiO2纤维的结构控制与光催化性能研究:通过调节纺丝参数和纺丝溶液组成,研究了TiO2纳米纤维及对应无纺布的结构控制;结果表明,前者(如纺丝所用溶剂)可以系统控制纤维的直径和成纤性,而后者(如PS嵌段和PEO嵌段以及与TTIP的比例)可以主动调控雪茄状结构的外壳和内部结构;基于此,我们通过两类手段,在两个尺度上实现了对该阶层式多孔二氧化钛结构的完全控制;进而以乙醛降解为例,研究了所得TiO2无纺布的紫外光催化能力。
其他文献
大量经修饰的核苷衍生物都具有很好的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其他生物活性,一大批核苷类药物也已经被批准用于丙肝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毒,抗肿瘤和其他危急疾病的治疗及临床研究。作为一类具有很好生物活性的重要化合物,嘌呤核苷衍生物已被广泛的用于抗肿瘤、抗病毒及其它性能研究,例如:6-取代的嘌呤核苷衍生物已经被广泛研究并显示出很好的生物活性,C6经烷基或杂环取代的嘌呤核苷衍生物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蔓延,特别是
在众多的太阳能电池中,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其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等优点引起了光伏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CIS的制备方法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真空度高、温度高、技术复杂、设备比较昂贵等缺点,CIS太阳能电池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寻求一种低成本的合成方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此外,CIS薄膜的Cu/In比例、结构特征影响其性能。通过研究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能够合成更符合要求的CuInS2。低
脱氧核糖核酸(DNA)被认定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也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DNA作为重要的遗传物质,它在蛋白质的合成上是很重要的,所以DNA对生物的生命现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可以通过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如癌症等许多疾病,都是由于感染的DNA不断复制和增殖的结果(化学药品、紫外线、某些病毒等环境因素均能使DNA发生突变,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据此
(1)二维分子手性研究为了研究二维空间的原子不对称性与分子手性,在此研究中穷举了二维空间中含3到11个苯环的苯环型化合物。在此这些苯环型化合物被看作平面内简单连接的六元环,且不存在中空部分,即内部区域完全为六元环所填充。由此产生了含357968个苯环型化合物的数据集,包括1400余万个边界原子。鉴于原子的数量庞大,本研究并未简单地将这些原子分类为对称的和不对称的,而是致力于开发原子不对称性的定量图
功能化树枝聚合物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征,在纳米材料、催化研究、医药等领域具有普通聚合物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功能化树枝聚合物性能的研究在过去数十年间树枝化聚合物一直是树状大分子研究领域中一个热点。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炔丙胺-PAMAM树枝化基元和炔丁胺-Lys树枝化基元,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基于普鲁兰的树枝化聚合物,具体的工作如下:(1)采用Gabriel法合成了炔丁胺,然后以炔丁胺为核心,选用发散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