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孔二氧化钛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制备方法获得较快发展,例如“自上而下”的模板方式和“自下而上”的自组装方式,但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获得“贯穿”、“可控”、“阶层式”和“高强度”多孔二氧化钛材料的有效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上述两种策略进行有机结合,即:采用“自上而下”的静电纺丝构建来自纺丝纤维之间的微米孔,利用“自下而上”的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或高分子共混物相分离)构建每根纤维内部的纳米孔,成功制备了结构新颖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基于该纤维的无纺布表现出如下特性:第一,阶层式贯穿多孔存在导致的高比表面积(如雪茄状结构对应的比表面积为384m2/g);第二,二氧化钛纤维特殊结构赋予的自支撑特性;第三,在锂离子电池和乙醛降解中表现出的良好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通过实验条件(如纺丝参数和溶液组成等)的调节,实现了对无纺布结构(包括纤维之间以及纤维内部)的全面控制。本论文主要借助电镜(SEM和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小角X光散射(SAXS)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经纺丝——退火——煅烧所制得二氧化钛纤维的结构和形成机理,并探究了其力学、电化学以及光催化等方面的性能。 1.PS/PEO二元体系纺丝条件的探索:以临界组成(质量比为50/50)的PS/PEO共混体系为例,通过控制纺丝电压、纺丝射流、溶液浓度等静电纺丝参数,研究了纺丝条件与高分子纤维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所得PS/PEO复合纤维中,其内部主要是PS富集相,而外部主要是PEO富集相; 2.PS/PEO/TTIP纺丝制备TiO2纳米纤维:以上述结果为基础,采用PS/PEO/TTIP(异丙醇钛,二氧化钛前驱体)三元体系,通过静电纺丝成功制备中空TiO2纳米纤维;DSC结果显示,引入的TTIP选择性地分散在PEO相,高分子/TTIP复合纤维经高温煅烧,PS相和PEO相被去除,同时,TTIP转变为TiO2,由此形成了具有中空结构的TiO2纳米纤维;由这些纤维构成的无纺布能够自支撑,并在乙醛降解中显示了较好的紫外光催化能力; 3.PS-b-PEO/TTIP纺丝制备TiO2纳米纤维:通过结合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和静电纺丝技术,我们成功制备出一种新颖的带有外壳和内部连续孔隙的雪茄状TiO2纳米纤维;基于这种纤维的无纺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力学性能,并在锂离子电池中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4.雪茄状TiO2纤维的结构控制与光催化性能研究:通过调节纺丝参数和纺丝溶液组成,研究了TiO2纳米纤维及对应无纺布的结构控制;结果表明,前者(如纺丝所用溶剂)可以系统控制纤维的直径和成纤性,而后者(如PS嵌段和PEO嵌段以及与TTIP的比例)可以主动调控雪茄状结构的外壳和内部结构;基于此,我们通过两类手段,在两个尺度上实现了对该阶层式多孔二氧化钛结构的完全控制;进而以乙醛降解为例,研究了所得TiO2无纺布的紫外光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