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多因素作用的综合体现,身体形态特征作为预测人体最大运动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探讨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的专项化特征,不仅为我国游泳运动员的高级选材提供科学指导,也为游泳运动员的基础选材起到了远程导向作用,还能对游泳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作出一定的参考。本研究综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以我国7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不同专项(短距离自由泳、长距离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和混合泳)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专项优秀男游泳运动员在身高、坐高、指间距、上肢长、前臂加手长、下肢长、跟腱长、足长、指间距/身高×100、坐高/身高×100、(身高-坐高)/坐高×100、胸围、臀围、上臂松紧围差/身高×100、肩宽、(体重+胸围)/身高×100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等17个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不同专项优秀女游泳运动员在身高、指间距/身高×100、腰围、臀围、体重、体重/身高×1000、上臂部皮褶厚度、身体水份含量、肌肉量推测值、去脂体重和BMR等11个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指标共同构成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指标体系。2.对不同专项优秀游泳运动员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专项及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对各个指标具有不同要求。提示对运动员进行专项选材时,短距离自由泳男运动员对坐高、上肢长、前臂加手长、足长、胸围、上臂松紧围差/身高×100和(体重+胸围)/身高×100指标要求较高;而女运动员则着重考虑腰围和体重指标。仰泳男运动员对指间距、跟腱长、指间距/身高×100、(身高-坐高)/坐高×100、臀围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指标要求较高;而应适当选择指间距/身高×100指标较高的女运动员。蛙泳男运动员对下肢长和坐高/身高×100指标要求较高;而应选拔臀围、体重/身高×1000、上臂部皮褶厚度、身体水份含量、肌肉量推测值和去脂体重指标较高的女运动员。混合泳男运动员比较重视身高和肩宽指标;而女运动员对BMR要求较高。长距离自由泳女运动员则对身高指标要求较高。3.分别建立我国优秀男、女游泳运动员形态指标的权重模型和均值模型,提示优秀男游泳运动员跟腱长而清晰,具有“倒椎体”流线型体征,上肢肌肉富有弹性和较强的收缩力量、下肢短、皮下脂肪的含量较多,指间距指数较大。优秀女游泳运动员胸围、指间距较大、体重较轻、臀围较小。同时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了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单项评分标准和等级评价标准。4.以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不同专项为分类变量,以复选的44个身体形态指标为判别变量建立判别函数。指间距、上肢长、上臂松紧围差/身高×100和腰围、BMR、肩宽/身高×100分别进入男、女游泳专项判别函数的变量。这些变量不仅可以用来识别优秀游泳运动员适合从事的专项,还能作为不同专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重要选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