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争粮矛盾下饲草料基地建设对农牧民养殖效益的影响 ——以新疆新源县喀拉布拉镇为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cm0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天然草场因超载过牧而导致的草场退化、草原沙化、草原荒漠化问题也愈加严重,天然草场的退化则进一步加剧草畜矛盾,进而限制草原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尽管牧区实施了草原生态奖补机制、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天然草原退化的问题,但发展畜牧业依然受到四季更替变化的制约,“有粮才有牧,无粮则无牧”,饲草料在不同季节生产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饲草料的仓储运输问题及其产生的成本逐年增加,对畜牧业经营效益产生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立足于农业特别是养殖业发展现状,结合当前国内外关于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养殖业的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线,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养殖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分析喀拉布拉镇养殖业的养殖成本、经济效益,由此得出喀拉布拉镇养殖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的饲草料供给不足、饲草料仓储配送成本高、收储环节不当、饲草料营养价值低等因素,由此认为建设饲草料基地是解决当前喀拉布拉镇养殖效益低的关键措施。为促进喀拉布拉镇饲草料基地建设,文章着重分析了喀拉布拉镇饲草料基地建设的现状、可能性,从主要与其他层面分析了喀拉布拉镇饲草料基地建设的可能性,进而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影响喀拉布拉镇饲草料基地建设的影响因素权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出,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的投入、饲草料运输成本、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数量以及喀拉布拉镇农户的养殖年利润是喀拉布拉镇饲草料基地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可以分别从政策制度、资金筹措、技术引进、人才培养、资源规划等方面提高该镇养殖业效益,即饲草料基地建设六个环节构筑、饲草料收储计划优化、饲草配送计划提升三大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养殖业在喀拉布拉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无论是在牧业村还是农业村,农牧民有开展牲畜养殖传统,饲草料收储对于农牧民、合作社都非常重要,饲草料收储情况直接决定了农牧民的收入情况。然而在饲草料的收储过程中,农牧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以及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思维,收储的饲草料还存在营养价值差、堆放空间少、安全生产风险大、加工环境污染大等问题,饲草料的收储成为制约农牧民畜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局面。旧的社会已然成为历史,党要面对的是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环境以及新的问题。为了巩固新生政权,顺利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有效落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工作。这些思政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的思政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党在建国初期完成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本文主要进行了两项工作:一是对中心-外围模型(Center-Periphery Model,一般简称C-P模型)进行推广并建立理论模型。本文在标准C-P模型中引入了政府部门,进而探究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区域协调政策的效力和其对经济集聚程度的影响,并在理论模型最后总结出了条假说。二是结合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0年-2016年的历史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从理论模型中
合理限度内的私力救济为民法所认可,但过限的私力救济是否必然成立犯罪?本文将关注点集中于权利行使与财产罪之关系,力图在探讨法秩序统一性、刑法与前置法关系、财产罪有因性与无因性问题的基础上,对二者关系形成较为体系的类型化梳理,从违法相对论角度梳理相对普适的判断基准和逻辑进路,即评价财产罪时是否纳入民事基础关系要素,如果纳入,该要素位于评价体系的哪一层面,其评价效力如何?本文阐述之理论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词块这一概念首先由Biber等人(1999)提出,Biber和Conrad(1999)将其定义为由三个或更多的词组成的、出现频率很高的序列,这些单词具有统计上同现的趋势。研究表明,词块在语言使用中十分重要,对词块的熟悉程度更是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Howarth,1998)。因此,掌握一门语言也意味着要具备对专家常常使用的语言的敏感度。由于不同学科群体中的参与者有不同的文本体验,不同学科文本中常常使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文化间的差异和多样性促进了国家间的沟通与合作。2013年至2014年,中德双方协作举办了中德语言年,基于双方的认知与相互理解,双方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两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本篇论文旨在探讨与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相关的问题。有关语言年的88篇中德报道作为此次论文研究的语料,均选自双方具有影响力的官方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ZH银行一边承受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外部影响,另一边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内部挑战,导致该行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频发、不良资产率连年走高、利润增速连年下降、岗位人员离职率增加。除去客观因素影响,内部人员为谋求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便利,内外勾结参与集资诈骗客户资金,部分分支机构“一把手”在管理上失职渎职、尸位素餐等问题是导致
信用评估分类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根据客户信息资料从中甄别出优质客户和不良客户,寻找出影响客户信用的关键影响因子,为企业管理层信用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为了正确的区分出不同的客户,又兼顾企业在信用评估过程中的实用性,本文选用贝叶斯分类方法对信用数据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出包括非财务因素变量在内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选择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学习
本文是一篇关于丹江口移民的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原文节选自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欧阳敏先生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世纪大迁徙——丹江口库区移民纪实》。该书于201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共分10章,译者选取本书的第二章“移民往事”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源语文本。该部分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丹江口居民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建设丹江口大坝,克服种种困难搬迁移民的历史事实。作为移民的后代,译者深感有义务通过自己的翻译实践让更
一个组织的技术等级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获取信息以决定选择和作出明智决策的能力。由于这一变量对组织效能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研究中,着重对组织信息流情况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资讯流对加纳科技大学(TU’s)员工绩效的影响。研究信息流的效率和有效性如何影响机构政策、实践和计划,以及这可能如何影响员工绩效。此外,还探讨了与机构管理层和工人的信息流动有关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研究从加纳
农业经济增长已被公认为支撑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支柱。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安全优质食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在食品生产标准方面增添了更严格的规范,例如全球市场上易腐烂产品领域的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此举可能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更多小农无法进入全球市场。这些变化对许多主要以农业生计作为经济增长来源的农业部门而言,构成了较大挑战。肯尼亚是欧盟第二大园艺产品出口国,也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