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政是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浙江作为民国时期地政改革的先行省份之一,较早地开展了各项地政重建与革新工作,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以浙江档案馆所藏原始档案、民国时期文献汇编与报刊资料为史料基础,并参考相关的方志、回忆录,以现代国家建构理论为研究框架,以民国时期浙江地政的演进为主线,试图在国家政权建设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探讨民国地政发展的困境及其意义。本文在结构上,除绪论与结语外,以时间为行文线索,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历史背景、制度演进、早期实践三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现代地政在起步阶段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以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土地整理工作为中心,总结了浙江省在土地陈报、土地测量及试办地价税方面的成绩与教训。第三章选取兰溪、平湖两个实验县为研究个案,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县政建设与地政改革的关系。第四章从“抗战建国”的时代背景出发,考察战时浙江在地籍整理与基层地政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第五章由战后浙江省土地改革计划切入,审视国民政府地政改革的演变轨迹,指出社会整合的失败是该项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最终,本文认为民国时期的地政改革揭示了现代地政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具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