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80年代开始,我国历经了整体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乡村社会向都市社会的转型,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性社会转型,由传统人文精神向现代人文精神的转型。通常来讲,在社会的常规发展期,社会的各种矛盾都会隐藏起来,以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冲突和斗争,但在转型期,隐蔽的矛盾就会突然爆发出来,矛盾的各方便以激烈的方式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国的社会转型也遵循了这一发展规律。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除了利益结构、社会权力等发生变化外,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也更为明显,出现了价值的相对性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社会的急剧转型给中国的家庭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如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增多、核心家庭和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化等。这些新的特征对家庭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广大的青少年们更容易受到价值观的困惑和迷茫。在面对由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学校过份的追求“智育”,“德育”功能趋于弱化,社会功利主义的教育取向,使道德教育急需从家庭中寻找出路。家庭以其生活化的教育,生动的榜样示范性,在道德教育中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家庭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往往也具有根深蒂固性。鉴于此,在社会转型时期,研究青少年的价值观状况如何,家庭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如何以及通过什么途径来提升家庭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取向,是本论文探讨的重点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