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楚国竹简,自1998年5月公布于世以来,经专家分析整理,确认有十多篇儒家学派的典籍,并认为是子思一系所作,其中提到儒家圣人观的文字不在少数,展示了丰富的儒家伦理思想。郭店儒家简圣人观主张“仁内义外”,讲求“忠信之道”,重视“德治”。孔子作为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至圣先师,他的圣人观比较重视修己安人、博施济众;孟子作为“亚圣”,他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性善论,提出四端四心,扩大了圣人的队伍,认为圣人应当存心养气,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荀子虽然主张“性恶”,但同时提出“化性起伪”,他的圣人观提倡礼法兼施、知通统类、知行统一,从而实现圣王并重的目的。郭店儒家简圣人观,居于孔子至孟、荀之间,本文将重点研究郭店儒家简的圣人观,并与这三位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的圣人观分别进行比较,旨在探究郭店儒家简圣人观的基本内容、来龙去脉以及思想发展特征,拓展儒家圣人观的研究视域。本文重点通过对先秦儒家圣人观的综述、对郭店儒家简圣人思想进行综合研究、对郭店儒家简具体篇章的圣人观进行详细分析,再加上与孔孟荀三位儒学大家圣人观的比较,系统地进行阐述,力求详尽。本着这样的思路,本文论述了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各个时期对于圣人的认识,对郭店儒家简的圣人观的论述做一个理论铺垫,然后选取郭店儒家简中提到圣人较多的四部分进行详细论述,并对郭店儒家简的圣人思想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分析了郭店儒家简中关于圣人的人性基础、道德境界和治世方略的论述,最后将郭店儒家简的圣人观与孟子、荀子的圣人观分别做了对比,重点介绍了孟子和荀子心目中的圣人形象。郭店儒家简作为孔孟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它所表达出来的圣人观对于整个儒家圣人观的成型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如今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也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