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离子束诱变筛选大肠杆菌Tat转运系统受阻的突变株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低能N离子注入处理大肠杆菌野生型菌株MC4100A,利用其蚀刻效应和诱变效应将外源质粒直接导入菌体中、根据Tat转运系统相关基因的缺失型菌株分裂后分离功能的异常,tat突变型菌株对SDS的敏感性以及在M9培养基中生长性能为指标,筛选Tat蛋白质转运系统受阻的突变菌株。   经低能N离子注入处理后,转入质粒p8760,并筛选到了7株与MC4100A相比有很大差异的转化子,这些转化子细胞呈链状排列,丧失了细胞分裂后分离的能力;2﹪SDS对其有一定的杀伤性;在厌氧状态下,失去了以甘油为碳源和TMAO为电子受体的生长能力。   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紫外线(UV)、三黄片(SHP)、反复冻融4种物化方法对大肠杆菌MC4100A/p8760菌株进行质粒消除。摸索了DNA在非损伤条件下的消除规律,并获得了几株质粒消除的菌株。同时用M9培养基培养和镜检两种方法检验了质粒消除后菌株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质粒消除没有改变突变菌株的性状。   现将编码tat基因的质粒p8737转入质粒已消除的菌株中,进行互补检测。结果表明,导入质粒p8737后,菌株的形态没有恢复,且在M9培养基中仍不能生长,说明不能互补。   为了构建基因文库,确定突变菌株的具体突变位点。提取MC4100A菌株的核DNA;测定基因组DNA的纯度;选用限制性内切酶MobⅠ进行酶切,电泳,观察酶切效果。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网络越来规模的越来越大或者网络是个动态增加的网络,网络的完整信息往往是很难获得的,如网络网页、科研论文和脸谱网用户,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完整的社区划分信息是不现实
超分辨率(super-resolution)重建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从多幅低分辨率图像(low-resolution)中获得一幅高分辨率图像(high-resolution)的过程。已有文献一般在假设位移已知或点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光网络不断出现,而与其对应的最佳光调制格式也在改变着。当信号要在不同网络间传输时,需要在网络之间的交换节点对信号进行光调制格式
本文通过免疫金标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AtKinesin-13A定位于拟南芥根冠细胞高尔基体附近的囊泡膜上。利用相应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发现AtKinesin-13A缺失突变后,拟南芥根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进入深亚微米和超深亚微米阶段,芯片的集成度不断增加,时钟频率不断提高,芯片的整体性能也随之提升。但由于单位面积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的持续增加,芯片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