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低能N离子注入处理大肠杆菌野生型菌株MC4100A,利用其蚀刻效应和诱变效应将外源质粒直接导入菌体中、根据Tat转运系统相关基因的缺失型菌株分裂后分离功能的异常,tat突变型菌株对SDS的敏感性以及在M9培养基中生长性能为指标,筛选Tat蛋白质转运系统受阻的突变菌株。
经低能N离子注入处理后,转入质粒p8760,并筛选到了7株与MC4100A相比有很大差异的转化子,这些转化子细胞呈链状排列,丧失了细胞分裂后分离的能力;2﹪SDS对其有一定的杀伤性;在厌氧状态下,失去了以甘油为碳源和TMAO为电子受体的生长能力。
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紫外线(UV)、三黄片(SHP)、反复冻融4种物化方法对大肠杆菌MC4100A/p8760菌株进行质粒消除。摸索了DNA在非损伤条件下的消除规律,并获得了几株质粒消除的菌株。同时用M9培养基培养和镜检两种方法检验了质粒消除后菌株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质粒消除没有改变突变菌株的性状。
现将编码tat基因的质粒p8737转入质粒已消除的菌株中,进行互补检测。结果表明,导入质粒p8737后,菌株的形态没有恢复,且在M9培养基中仍不能生长,说明不能互补。
为了构建基因文库,确定突变菌株的具体突变位点。提取MC4100A菌株的核DNA;测定基因组DNA的纯度;选用限制性内切酶MobⅠ进行酶切,电泳,观察酶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