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问题”是近20年来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当今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更注重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对于21世纪的接班人—此时的青少年学生,对他们的教导要更有耐心、更有热情。对于“学困生”,作为家庭,要给予他们更多鼓励的话语;作为学校,要给予他们更大的信心去掌握好知识和技能;作为社会,也要给予他们更大的自信,使他们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舞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人生。激励理论在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较为成熟。自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主要有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强化型激励理论。如果父母、教师和社会人士都能知道并且把这些激励理论用在学习和生活之中,那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将不会厌学,不会讨厌学校,而是把学校当成他们学习的乐园、掌握知识的天堂。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尝试性地对激励理论在转化学困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以及转变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方面做出展望。以商丘市两所中学为例,对初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班主任进行访谈,最后作出结论和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转化初中学困生的对策。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对选题缘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做出了论述。第二部分,初中学困生的成因调查。本部分首先对调查设计和实施情况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商丘市的两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对这两所学校的18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其调查结果主要有: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其成为学困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式与成为学困生也有很大关系;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关系不大。第三部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具体的原因有: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消极的学习态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第四部分,激励理论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这一部分是主要把激励理论运用到学困生的转化当中,主要使用的策略有:目标激励;榜样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第五部分,基于激励理论,转化初中学困生的对策。根据调查结论和原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具体包括:家庭方面转化初中学困生的主要对策;学校方面转化学困生的主要对策;社会方面转化学困生的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