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地区白垩纪地层划分及古气候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垩纪是研究温室气候、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典范时期,该时期全球最大的陆相地层主要出露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四川盆地是中国代表性陆相沉积盆地之一,峨眉地区又是白垩纪四川盆地雅安分区白垩纪地层发育相对完整的区域,主要为一套紫红色陆源碎屑岩沉积。通过对该地区白垩纪地层所蕴含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进行研究与探讨,为研究区白垩纪表层系统变化的原理、过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中国乃至东亚白垩纪古气候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另外,地层划分又是研究古气候的状况及演变过程、甚至探索地球演化的基础。因此,对峨眉地区白垩纪地层进行划分是首要任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峨眉地区白垩纪代表地层剖面-川主剖面进行了实地观察及分层研究。根据岩石的岩性组合特征,并借助粘土矿物的数据及常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推断该研究剖面白垩纪地层存在天马山组,且与下伏地层蓬莱镇组及上覆地层夹关组均呈平行整合接触关系。并进一步将该研究剖面划分为天马山组、夹关组和灌口组三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此外,根据岩性组合变化特征,将灌口组分为三个岩性段。结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将天马山组及夹关组划分为早白垩世,灌口组划分为晚白垩世。通过岩石组合特征、碎屑组分、伊利石化学指数及粘土矿物结晶度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域白垩纪气候主要是以干旱为主。这可能受行星环流控制,即受副热高压带下沉气流以及两侧的东北信风和西风控制,使四川盆地处在了一个干旱的沉积环境。再结合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常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判断该研究区域早白垩世天马山组比夹关组气候偏干,夹关组以干湿交替气候为主,且晚白垩世古气候与早白垩世古气候相比,进一步发生干旱化。此外,常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基本显示在早白垩世夹关组出现了一次极其干旱炎热的气候事件。与前人所研究的结果相比,整体的古气候特征与中国白垩纪古气候特征在大趋势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西南地区机场建设进入迅猛发展阶段。西南地区大部分为山区,机场建设一般都具有高填方、高地震烈度、复杂的场区地质条件等特点。怒江机场场址地处我国云南地区,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条件复杂,受场地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机场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特殊问题。机场北端场区地形相对较为平缓,大部分可以通过自然放坡确保边坡稳定性。场区南端地形陡峻,场区斜坡坡度一般35°~
景谷地区地处思茅盆地西北角,为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前人对该地区的古地理研究存在多种观点。本文通过在野外进行实测剖面、采集样品,在室内进行鉴定分析、绘制图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该地区早白垩世的沉积相标志入手,对早白垩世景星组和南新组的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研究,这对于探寻该地区潜在矿产以及恢复三江特提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岩石组合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最前缘部位,是地壳运动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繁的区域。复杂的地质环境,孕育了区内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频发且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对该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和损失。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西侧地区开展了遥感影像(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资料)分析,和活动断裂及滑坡地质灾害的野外调查,对研究区的活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强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强烈的地面震动,触发了近20万处同震地质灾害,是迄今为止记录到的单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数量最多的一次山区强震。数以万计的同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给山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汶川地震的强破坏性不仅仅表现在地震时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各种基础设施的摧毁、诱发的同震地质灾害等,还表现在一系列的震后地质灾
现在有机污染物在全球的环境中普遍存在。原来在中低纬度人类活动地区释放的很多有机污染物,现在在高纬度冰雪地带被发现,冰雪加剧了这些有机污染物在高纬度地区的积累。冰雪季节性融化时短时间内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各环境介质中,对于冰雪融化时有机物在冰、水两相中的分流传输规律和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还不够了解。到目前为止,人们关于有机污染物在固态冰相中分布和释放规律的研究中,对于多环芳烃类的研究还很少
近几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规模也迅速增加,而且多数集中在地质构造复杂的西部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高,隧道建设中发生与高地应力密切相关的岩爆和大变形灾害日益增多。这些灾害的发生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工期延误,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高地应力隧道开展施工风险评估研究,建立全面、有效的高地应力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评级标准及风
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具有关联性的多个质量特性而言,如何有效地发现和诊断出现的异常,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但传统的质量诊断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面对过程复杂的高新技术产品往往不能达到诊断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回顾总结质量诊断相关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以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多变量过程质量为研究对象。针对制造过程中产品受多个具有关联性
攀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横贯其中,发现有多种铀矿化类型,是康滇地轴之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区之一。攀枝花505铀矿床为该区铀成矿最集中的区域,发现有特富晶质铀矿,且成矿时代较老,矿化特征较为独特。前人对于505铀矿床矿物学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笔者在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对505铀矿床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进行总结概括,并着重对该矿床中的铀矿物、含铀矿物及共生的其他矿物进行了显微观察、扫
本论文在前人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川西北部地区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多个相关学科知识,收集并分析了大量基础资料,以多门地质学专业基础课程为理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室外勘探及室内分析检测资料,对川西北部地区栖霞组沉积相、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栖霞组岩性主为厚层块状深灰-灰色灰岩,夹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含硅质结核及条带。产有孔虫、腕足、蜓类、红-绿藻、珊瑚
樟村酸性岩体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境内,处于华南陆块中部,杨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交接部位,钦杭结合带的核心部位。岩体周围出现W、Mo、Cu、Au多元素组合异常。本文选取樟村酸性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从而确定酸性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源区特征以及成岩构造背景。为进一步研究钦杭成矿带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和大地构造背景提供数据和理论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