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海洋放线菌抗生物质的分离和结构初步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厦门周边海域采集的样品采用稀释涂平板法分离、纯化、保藏各种海洋微生物,对筛选出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海洋放线菌进行研究,经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鉴定为达松维尔拟诺卡菌。为了提高抗菌物质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法对DY2242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考查了不同介质、碳源、氮源对菌株DY2242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法筛选出影响产抗菌物质的三个主要因素:NaCl、麦芽糖和NaNO3浓度。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优浓度:氯化钠浓度为2.08%,麦芽糖浓度为3.08%,NaNO3浓度为0.875%。在培养基的优化条件下,抗菌物质的抑菌圈直径由最初的25.5mm上升到31mm,增加约24%。此后,再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表明起始最佳pH7.0,最佳接种菌龄72h,最佳接种量5%,最佳装液量为70ml(250ml三角瓶),最佳培养温度为28℃,最佳培养时间5天,在此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抗菌物质的抑菌圈直径由最初的25.5mm上升到33.5mm,增加约31.4%。通过菌株DY2242抗菌物质稳定性的实验,表明其对UV、pH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菌物质在高于100℃时部分失活。通过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后,经抗菌活性检测发现一个较强的活性峰。将此峰的洗脱液各组分进行薄层色谱分析,选取斑点清晰且单一的组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总离子流图表明该组分成分单一,根据质谱图谱与标准谱库比对,初步判断该组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他文献
目的:剪切应力在血管发育和维持血管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CX3CR1是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CX3CL1)的唯一受体,可以调节Fractalkine的粘附和趋化特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加
根据焦炉生产的实际现状,分析了烟道废气热能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利用废气热能来进行煤料调湿工艺控制(CMC),降低炼焦煤水分,针对目前炼焦煤水分偏大的状况,本着节约宝贵的煤气
学位
正丁醛可用作树脂、塑料增塑剂、硫化促进剂、杀虫剂等的中间体。丁醛的生产多采用丙烯羰基合成法,虽然此法反应条件缓和,催化剂容易分离,但存在配位体有毒性,对人体有害等缺点。催化氧化法反应工艺简单,常压、无污染,各物质易分离,利用率高,使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代替铑膦配合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并研究其催化氧化性能。一、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1、本文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硝酸
目的:各种病害是影响甜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甜瓜的抗病性对于甜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的NPR1基因在植物的系统性获得性抗性中起着关键作用。Harpins蛋白基因能够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