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厦门周边海域采集的样品采用稀释涂平板法分离、纯化、保藏各种海洋微生物,对筛选出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海洋放线菌进行研究,经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鉴定为达松维尔拟诺卡菌。为了提高抗菌物质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法对DY2242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考查了不同介质、碳源、氮源对菌株DY2242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法筛选出影响产抗菌物质的三个主要因素:NaCl、麦芽糖和NaNO3浓度。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优浓度:氯化钠浓度为2.08%,麦芽糖浓度为3.08%,NaNO3浓度为0.875%。在培养基的优化条件下,抗菌物质的抑菌圈直径由最初的25.5mm上升到31mm,增加约24%。此后,再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表明起始最佳pH7.0,最佳接种菌龄72h,最佳接种量5%,最佳装液量为70ml(250ml三角瓶),最佳培养温度为28℃,最佳培养时间5天,在此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抗菌物质的抑菌圈直径由最初的25.5mm上升到33.5mm,增加约31.4%。通过菌株DY2242抗菌物质稳定性的实验,表明其对UV、pH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菌物质在高于100℃时部分失活。通过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后,经抗菌活性检测发现一个较强的活性峰。将此峰的洗脱液各组分进行薄层色谱分析,选取斑点清晰且单一的组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总离子流图表明该组分成分单一,根据质谱图谱与标准谱库比对,初步判断该组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