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在工民建中的非承重结构及公路路面工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再生混凝土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废弃混凝土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天然骨料资源,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目前,国内外的部分学者针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一些研究,尤其对于再生粗骨料的性能研究较多,但结果显示不同学者所得到的再生粗骨料性能有较大差异,原因是不同来源的再生骨料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国内外对此研究很少。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性能关系到再生混凝土工程早期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性能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干燥收缩性能,国内外的文献中对此方面研究不多,仅有的一些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定量研究未见报道。基于试验,本文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主要性能的分布规律和离散性,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分级,为再生骨料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依据。另外本文以水灰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单位用水量作为参数对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进行了定性研究,找出了再生混凝土早期强度随龄期变化的规律,并利用试验数据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此外还对再生混凝土的早期干燥收缩性能进行了初探,找到了抑制干缩的方法,并建立了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早期干燥收缩数学模型。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来源的再生骨料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压碎指标及制备成的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均符合正态分布,吸水率和压碎指标要比密度更为离散。再生骨料品质的主要受骨料的服役年限、原始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始混凝土使用环境和用途几方面因素的影响。2、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均为前期速度较快,之后逐渐降低,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各龄期的强度3天可以达到28天强度的50-60%,7天达到约70%,14天基本上可以达到85%。再生混凝土的早期各个龄期的强度均随水灰比、取代率的增大而降低。且单位用水量越小,早期阶段各龄期强度越高。3、再生混凝土的早期干缩率和失水率均随着水灰比、取代率的增大而增大。再生混凝土在试验开始的3-7天内干缩速率和失水速率最大,之后逐渐降低,28天时,干缩速率大幅下降,在45天时,失水完成,干缩继续发展。向再生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萘系减水剂和粉煤灰,可以有效地控制再生混凝土的干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