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中继网络中协作网络编码策略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d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编码已被证明能够达到网络传输的容量极限,它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吞吐量,降低延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安全性。实际传输中,信号总是受到信道噪声和信道衰落的影响,而协作分集能有效利用网络中的闲置天线,以虚拟天线阵的形式克服信道衰落,提高系统的分集增益。随着多媒体等业务的发展,未来人们对传输速率和信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将网络编码和协作分集技术相结合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提高吞吐量的同时,增加分集增益,甚至可使信宿节点获得满分集增益。   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分集技术已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其在特殊网络中的研究和应用还很少。本文着重研究适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协作网络编码策略,主要针对多中继组播网络和双向流网络。   首先基于已有的网络编码方法,研究适用于多跳组播网络的传输策略。在充分考虑噪声和信道衰落的影响的基础上,设计了组合放大多信号(CAMS)和译码编码多信号(DCMS)两种传输策略。这两种方法提高了系统吞吐量,获得了2阶分集增益,同时增强系统的抗衰落性能。并以系统误包率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两种方法的性能做了比较。其次对双向流网络中的中继选择和中继节点是否参与协作进行了分析。采用基于瞬时链路状态信息的机会中继策略,选择出最佳中继节点,然后根据门限值来判断是否需要最佳中继参与协作。相比直接传输模型,本策略提高网络吞吐量的同时,增大了系统的分集增益,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抗衰落性能,并在信噪比高时有效降低系统误码率。   本文在组播网络和双向流网络中的协作网络编码策略对今后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分集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图像是人类获取和交换信息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图像处理是为了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分析,获得目标的客观信息并建立对图像的相关描述。图像分割是一种基本的计算机视
数字家庭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从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数字家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以高清电视为主设备,通过双向有线电视网络提供高清互动服务,第二阶段是以家
学位
随着硬件资源的不断丰富,性能的不断提升,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领域里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最开始的虚拟化技术一直只使用于服务器领域中,但是随着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如I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项目反应理论(IRT)的日益完善,基于IRT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AT),越来越体现出传统测验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近年来,认知诊断(CD)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软件失效预测是软件可靠性评估过程中最耗时最困难的部分,失效预测过程中任何改进都可能极大降低软件成本。传统的软件失效预测方法一般是利用经典的参数模型,而参数模型针对
计算机、高清电视、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数字设备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数字设备的多样化带来了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图像和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交通等领域的安全关键系统对资源、响应时间、故障容忍,特别是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安全关键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有效
在无线网络中,移动设备在不同的接入点之间切换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实现移动设备的无缝切换以及在切换过程中保证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无线网络的研究热点。随着用户对网络环境的
服务工作流管理系统是集成企业复杂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自动执行的工具,工作流的活动结点不再局限于本地事务而是扩展到网络上的各种服务。随着Web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加
本论文课题来源于中山大学与IBM新技术研究院的联合研究项目“E-Campus2.0中的面向知识工作者的协同创新平台”。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